2020年4月5日 星期日

未完成的旅程 The Unfinished Journey #35 華盛頓 Washington DC(2019.6.22 - 2019.6.28)

來到 2020 抗疫 #stayhome 翻閱過去遊記系列第二篇。細心的讀者們或許已經留意到這篇的集數是 35,是從上一篇紐約篇(#36)倒數上去的。

原因在於紐約篇比較容易寫 — 雖然華盛頓此行長達7日,但畢竟此行目標主要跟着老闆出席學術會議,能讓讀者們獲得共鳴的經歷有限。而且本人去機場前的4小時前還在工作(忽然覺得我過去一兩年的人生都在圍繞着工作跟逃離工作而轉),連同後面的紐約之旅中大部時間都心不在焉。所以接下來的描述裡面,你們會看到大量類似「這是白宮」、「這是國會山莊」之類空洞的描述。或許這篇遊記談我對工作的篇幅甚至比真正的遊記多吧(希望不要)。

片頭曲︰愛的重量 The Burden / 王心凌 Cyndi Wang
「我們總是太晚明白愛情的重量
承受不了這點傷口釀成了遺憾」

會議酒店升降機窗外的景色
一般的學術會議都在大學範圍裡面。而這場會議是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內某四星級酒店的會議廳,會議期間的早、午餐,連同前一兩日的晚宴都是酒點提供的自助餐點,以學術會議而言這個配置簡直奢靡。在會議的倒數第二天還是最後一天,酒店內另一場會議甚至安排了安檢人員掃描進場人士的隨身物品,可見這酒店平日舉行不少重要會議。

當然,在這麼貴重的場地舉行會議所費不菲,因此入場費也十分高昂。非會議機構會員入場費為 725 美元(相約 5655 港元)。即使是學生(特別是需要廣結人脈的博士生們),只要是非會員的話入場費也要 200 美元(相約 1560 港元)。不過好在是教授的研究基金付錢,所以在此要特別鳴謝教授促成了這集的節目(你確定教授會樂意聽到你道謝他的原因是因為這篇不正經的文章嗎?)

或許很多外人眼中看起來,這個行業有着彈性的工作時間,自主度強,可以飛往世界各地。可是在這個行業就基本注定你沒有辦法享受閒暇,即便你在世界各地,也會因為工作煩惱而沒辦法真正停下來。特別在這種高規格的會議上,到了不能只當旁聽者、要真正將你的研究在會議上傳達的階段時,最擔心的問題或許是大家是否覺得你的研究具有份量,有沒有結交到足夠的人脈去推動新的研究項目,或促使現有的研究項目出版成論文,根本無暇再顧及周遭環境如何。

在 Dupont Circle 裡,讓我們,在炎炎夏日下、兜着圈。

真的可以這樣嗎?

對了,以前我待過的皓首崇經唱片公司的主席(誤 — 皓首崇經其實是六年前本人曾經待過的系會幹事團隊,俗稱「系莊」)現在遠赴美國 St. Louis 攻讀博士課程。在這場學術會議上我遇到一個來自同一家大學較高年級的博士生。於是我就問他是否認識這個會長(註︰會長是男生)。

他說︰「……I think I've heard her name ...」我心裡面的第一反應︰「先生,不必多禮,在描述我家老闆時前無需過於依從政治正確原則」(註︰外國有些地方會稱男生/不能從文意中確定性別的人為 "She/her")
他接着說︰「……She is a girl, right?」(我︰……)

對了,這場學術會議今年度原訂在 St. Louis 舉行。如果接下來疫情迅速退去,會議如常舉行的話,或許這兩個人有機會碰面喔。


我真的在華盛頓的機場降落嗎?


華盛頓有三個主要機場,一個是位於 Arlington 的 Ronald Reagan Washington National Airport,另一個位於華盛頓東北大約 50 公里的 Baltimore;還有位於華盛頓以西約40 公里的華盛頓 Dulles International Airport。這次旅程我便在 Dulles Airport 降落。

我一開始預設華盛頓機場會有機場快線之類的鐡路前往市中心。直到出發前一天我才發現原來 Dulles International Airport 沒有鐡路前往。想要前往最近的車站的話,先要坐一程價值 5 美元(約 40 港元)的巴士到 Reston 才能轉乘地鐡坐到市中心;車程大約為一小時。

雖然 Dulles 機場與市中心之距其實跟台北與桃園之間的距離相若,可是人家好歹都叫做桃園機場而不是台北機場,而且明明還有一個比較近市中心的 Ronald Reagan 機場,導致我一開始很想問 Dulles 憑什麼自稱自己是華盛頓的機場(不要因為自己工作壓力大而隨意遷怒好嗎?)


深不可測的地鐡站 Metro Station

坐完這一條電梯,上面還有一層等着

紐約的地鐡,我們稱它為 subway;
華盛頓的地鐡,我們則稱為 metro。

上圖為華盛頓 Metro SmarTrip 儲值卡,下圖為紐約 MetroCard 儲值卡

華盛頓的地鐡一共有六線 — 紅線 (RD)、銀線 (SV)、黃線 (YL)、藍線 (BL)、橙線 (OR)、綠線 (GR)。當中我常坐的只有紅線 RD 跟銀線 SV,直覺覺得紅線 RD 車廂比起銀線 SD 更為新淨明亮。
紅線 RD 車廂


銀線 SV 車廂

Metro Center Station - 一直覺得華盛頓的地鐡站設計感很好

在中學階段,當我有閒情適致的時候,我會用電腦自製一些筆記,對於 Verdana 體有種莫名奇妙的偏好。我來到華盛頓的第一個反應是,這裡的公共設施標示的字體好像跟其他城市不太一樣,比其他城市的特別更順眼。雖然對於字體設計一竅不通的我無法判辨到底是 VerdanaHelvetica 還是其他,可是我喜歡這個城市對字體的偏好。

BLS ... 我去年的工作可真離不開你啊!






「街上的情侶 最耀眼又最吸睛」

那幾天,在華盛頓像 Metro Center 地鐡站或是 Dupont Circle 等繁華的街頭上,總是會看見很多西裝革履、英姿颯爽的男士們成雙成對地走過,像各式 bromance 系列的電視偶像劇劇情一幕幕在自己眼前上映。特別是華盛頓的公園街頭繁花似錦,(如果可以拍的話)拍起來的景色很美(當然,我不敢真的對着情侶們拍照)



我一開始以為只是因為美國各地 gay pride 臨近所以見到男性戀人的機率比平日高,直到我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看到了這個數據……

插曲︰心電心 Heart to Heart / 王心凌 Cyndi Wang 
「這一個城市已經被愛佔據 誰逃得開愛的攻擊
和他約會吃飯逛街看電影 都讓人變得神采奕奕

請你張開你的雙手 跟著我這麼做
大膽的愛 勇敢的愛 刺激又精彩
全世界幸福在洋溢 沒有人需要寂寞」

資料來源︰美國加州大學落杉磯分校(UCLA)2019年法學院研究(連結
UCLA 的數據發現了美國各州份中,首都華盛頓的 LGBT 群體佔人口接近一成,在眾州份中排行第一,比起排行第二的俄勒岡州的比率多出近一倍。

(所以,你的結論是?)如果我說從此我對華盛頓最大的印象不再是白宮國會博物館,而是 City of bromance 的話,我會被美國人封殺嗎?
如果有意從事 BL 故事劇本的創作者遇上靈感枯竭,或正在為了策畫異地戀劇本而尋找適合故事設定城市的話,華盛頓可能是你意想不到的好起點喔。

我之前跟朋友說,美國某任總統喜歡吃 jelly beans 所以白宮遊客專門店售賣 jelly beans,
到底那一天會有美國總統對 BL 漫畫有興趣而售賣相關紀念品(想太多)


大街小巷之 A-B-C-D-E-F-G  H....H?!(倒抽一口涼氣)

 華盛頓獨家 Streetcar 線路 -  H Street NE/Benning Road Line
華盛頓南端貫穿東西的街道分為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角命名,以國會山莊 Capitol Hill 為分界;並以字母順序跟方位命名,比如「D Street NE」,如果是北方的話首先是 A、在往更北的方向走的話便是 B、C、D,如此類推。

插曲︰The ABC Song / A.J. Jenkins ver.
(題外話︰這版 ABC song 的電子弦樂也太令人傷感了一點。而且唱到 P 的時候甚至還要來個漸慢,twenty-six letters 那邊還有一個反拍,實在是很成熟的唱法)

在東北角(NE)數到 H 的時候,我赫然發現一個神秘的 Streetcar 輕軌鐡路貫穿着 H Street Corridor︰
地圖來源︰Google Map

到底這個街頭有什麼特別之處,讓華盛頓政府特意在這裡建設一條供人免費乘坐的輕軌鐡路?

看起來是沒有 National Mall 一帶光鮮亮潔,但看起來也不錯啊
再往東走一些呢?

調性上跟我認識的華盛頓開始有點不一樣了……
不過或許是因為這一帶酒吧林立,別有一番生態吧。

再往東走一些……
是有 Streetcar 車窗濾鏡影響,但是我怎麼感覺有點 urban decay 的味道啊? 


後來我上網找網民對 H Street Corridor 的治安評價,大部分人的意見都是︰「Er ..... 算安全但你自己小心一點」。其中一個網民形容得很精準︰"a hood with a millennial vibe",感覺跟市中心白領為主的生態截然不同。

在十多年前,H Street Corridor 跟附近 NE district 一帶的暴力罪案十分嚴重,2008年的時候華盛頓警方甚至在附近 Trinidad 社區更設置了類似軍方形式的檢查站控制社區出入人員(新聞連結在此) 。雖然 H Street Corridor 西邊較接近 Union Station 的地段陸續發展起來,但再往東走一些,H Street/Benning Road NE(地圖上輕鐡線路轉折位置)的暴力事在近幾年依然時有所聞,包括槍殺、殺人案等等。這個地段重新發展到底能否有效改善這個地區的治安問題?依然需要時間驗證。

事後看完關於 H Street Corridor 後,我第一反應是︰我只是想看看 Streetcar 的樣子,覺得這個地段跟華盛頓繁華地區的差異甚為有趣而已。現在看來,當初我是不是把自己推到甚麼險境裡啊?(不過,在我所踏足過的地段跟紐約一些地方比起來,H Street 可能稍安全一些)


華人街晚上九點的夜色

沒別的,很美,很難用言語形容的美。特別是街燈打上去鮮紅的建築時所折射的顏色,繁華之餘帶點神秘。

  
三秒鐘的時間,請判斷這裡是火炭工業區,還是華盛頓?





首都必備行程

如果有外國人問你北京有什麼旅遊景點,大部份人第一時間都會說︰故宮、天安門廣場、長城;
如果有人問倫敦有什麼旅遊景點,大部份人都會說︰白金漢宮、大笨鐘、西敏寺……或許一般人進不去的唐寧街十號(附︰未完成的旅程 倫敦篇 Part-1 Part-2 Part-3

至於美國的首都,你第一時間想看些什麼?白宮?國會山莊?


白宮的話,大家都知道白宮不對外開放,所以我的評價只有︰「喔,這是白宮」
附近或許有不少反對總統特朗普施政的人在街上呼籲大家監察他的施政,甚至叫他下台。對美國政治有興趣的遊客或許會喜歡跟他們街頭討論。我最大的感受是︰自由可貴。

國會山莊跟相通的國會圖書館建築很精美,裡面也有一些具美國特色的展覽。雖然作為建築的門外漢缺乏言語描述,可是相當精緻好看。





林肯纪念堂(Lincoln Memorial)跟外面長長的水池景色很優美,很適合打卡拍照。




華盛頓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隨處都是免費的博物館 — 郵政、地質學、科學、藝術、歷史等等應有盡有。只是因為會議結束後通常博物館都關門了,而且學術會議的資訊量本來就很龐大,我實在不必強行讓自己接收更多資訊。

所以這次華盛頓之旅中,我唯一去了一個博物館是 Spy Museum,少數要收費的博物館。我作為一個連自己角色任務在講解後十分鐘可以馬上忘記的人,請不要期望我會講得出在這個博物館有什麼重要的展品跟特色。不過一邊看展覽一邊角色扮演,想像自己成為特務到阿根廷執行任務,感覺相當有趣。


還有聽聽間碟的故事

華盛頓的……美食地圖?

以下內容不能視為華盛頓市內的美食推薦,因為內容物不限華盛頓範圍內,幾乎全美國都找得到。


這家是在 Dupont Circle 附近的一家 waffle 店。
裡面甚至還有烤鴨 waffle,只是因為價錢而作罷了

在北美地區,除了 McDonald's 跟 Burger King 之外,還有不少連鎖漢堡專門店,包括 Five Guys, In and Out, 還有Shake Shack(好吧,加拿大沒有 Shake Shack)。之前碩士班上一個來自美國的朋友去年介紹我們去了 In and Out,後來發現 Shake Shack 更為好吃而大力推薦。果真無誤 — Shake Shack 檔次為其餘四者之上。

雖然如此,但每次聽到 In and Out 的時候,我都會想起這首歌。

插曲︰闖空門 In And Out / 孫盛希 Shishi Sun ft. J.Sheon

Shake Shack 肉汁跟油份豐富的漢堡,搭配 viscosity 極高的奶昔(吸管都吸不起來那種)
只是,為什麼明明已經是 double burger 份量看起來還是那麼小呢?

為了早上七點的班機,你願意幾點起床…

因為旅程的最後一天要在 Arlington 的 Ronald Reagan Washington National Airport 坐早上七點班機飛往紐約。同時原本下榻的會議酒店只讓我留宿到倒數第二天。所以我在前一天晚上改為住在 Arlington 的某家旅舍。那個旅舍的外型,房間裝潢跟味道實在很像汽車旅館;導致我不禁看着床沉思了一段時間。

Arlington 社區 — 也是跟 Washington DC 區內面貌不同

旅舍提供、自帶牙膏的即棄牙刷

既然班機七點起飛,如果要五點到機場的話,最遲四點十五分要起床收拾。到了那天下飛機後倦意不斷,讓我不禁感歎︰以後旅程不能為了省錢而在四點起床!

(結果下次見到早上七點起飛的機票還是毫不猶豫就動手……)


片尾曲︰大眠 The Big Sleep / 王心凌 Cyndi Wang



《大眠》MV 描述有一句話︰「我和你,看不到盡頭,但是,我不會逃走。」
能在這個行業堅持下去的人,或許都有這種面對前路茫茫,甚至最終可能落得一場空的下場,也決然不逃的決心吧。

這個短暫的片刻,或許是我曾經所渴望過的事情。但或許就像電視劇《甄嬛傳》裡皇帝臨終前提到︰「正如流沙逝於掌心,終於也都沒有了」

或許,現在的我,終究還是離不開這一切。
或許,這一切,終究不是我想要的吧。
或許,有些事情從一開始我就知道答案了,我只是不願意面對而已。

只是,在這個變化起來比起流沙逝於掌心的速度更快的世界,我要的是什麼?

還是過好每一天吧。Stay home, stay saf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