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0日 星期六

未完成的旅程 The Unfinished Journey #45 Winnipeg 溫尼伯 Part 1(2023.2.19 - 24)

在二月的時候,我跟我的上司去了位於加拿大中部 Manitoba 省首府 Winnipeg 拜訪當地的辦公室(嚴格來說,我們公司並沒有上下階級之別,但畢竟我們這個頻道受眾廣泛,所以我盡量講大眾可以聽懂的語言)。

雖然二月並不是 Winnipeg 的旅遊旺季,但這次旅程的原始規劃是我原本在2月18日星期六出發到 Winnipeg 參加一個美國鄉村音樂歌手 Thomas Rhett 的演唱會,同時跟着 Winnipeg 辦公室一同參加市內一個冬季音樂節,並且跟 Winnipeg 辦公室合作的同事聯繫。 這樣一舉多得的行程,一開始在規劃的時候,我還覺得自己很聰明,直到……

當時在 Winnipeg 的天氣,我記得手機程式顯示的溫度比這個更要低10度
(資料來源︰Weather Canada)

片頭曲 Opening Theme Song︰初四阿北 Choose a Bay / 韋禮安 WeiBird ft. 八三夭劉逼 LiuB@831


「我想我(二月)立刻上路    能避開人潮    我覺得我 非常聰明
誰知道 上了交流道    挫屎了     (積雪)那麼多    完蛋了」

快要降落的時候,看見積雪跟結冰的長河,我的內心有被嚇倒

順帶一提,因為這個禮拜的星期一(20號)是公眾假期,我不好意思使用公費住酒店住足三個非工作天的晚上,所以最終並沒有去 Thomas Rhett 的演唱會。話雖如此,但〈初四阿北〉這首歌莫名有種 Country Music 的味道,把鑼、鈸之類的賀年音效拿走之後放在 Dean Brody 之類 Country 歌手的歌裡面也不違和。所以,即便沒有去 Thomas Rhett 的演唱會,聽 Country Music 這部份也算是完成了(Thomas Rhett 表示︰……)

我跟我上司坐的是不同航空公司的班次,原訂我的班機會比上司的班機早15分鐘到埗,結果因為延誤導致我比上司晚到 40分鐘。儘管如此,我上司還是租車把我載到酒店。

沿路上電台播着 “One Fish, Two Fish, Red Fish, Blue Fish” Rap(據說是由幼兒經典讀本延伸出來的歌),我上司問我會不會覺得莫名奇妙。我︰「……不會啊,我們中文也有〈鯉魚歌〉,意思也差不多」

不得不說,酒店建築外觀跟孫盛希的《希遊記》實體專輯外觀很像
(《希遊記》專輯圖片來源︰「三十過後一個人住」網誌)

我上司在 Winnipeg 長大,從童年開始算起在這個城市生活了最少20年。他的家人大多都還在生活在 Winnipeg 這裡。 雖然他幾乎每年都會來 Winnipeg 辦公室談工事,但逗留的天數不多,所以探親的時間有限。這次六天五夜旅程,也是他的回家之旅。

「飛鳥歸巢惹人羨慕         (火車)橋的落日有點孤獨
騎士們穿着很像的衣服      飛馳而過撥開傍晚的迷霧」

即使在這樣子零下二十幾度,路面充滿積雪跟冰塊,天空甚至一度下起暴風雪的天氣下,我還是看到有些人騎着單車通勤。而且我上司跟 Winnipeg 辦公室的同事們曾經在這樣的天氣跟路況下在市內騎單車。我心想︰「大家確定當時是清醒的嗎?」


城市的舊模樣 The Old Faces of the City


Winnipeg 作為位於加拿大東、西兩岸之間的最大城市。在巴拿馬運河落成之前,Winnipeg 作為位於加拿大中心的樞紐,是貨物運輸的必經之地。因此,在1900年之前 Winnipeg 的發展非常蓬勃,街頭便充滿了這種古式,超過100年歷史的建築。雖然在巴拿馬運河落成之後,Winnipeg 作為運輸樞紐的地位完全被運河取替,導致發展一瀉千里,現在跟當日榮光不可同日而語。到了現在 downtown 的活力已經大不如前,即使平日也行人寥寥,完全不是一個活躍的 downtown 有的樣子。


Winnipeg 的街頭建築風格跟美國一些發展歷史悠久的城市類似,甚至還有加拿大版芝加哥的稱號。同時,不少電影公司出於成本或者時代畫面呈現的考量,即使故事設定在美國,在拍攝電影時會選擇在 Winnipeg 而非美國大城市拍攝。在 Winnipeg 拍攝的電影包括畢彼得出演的 The Assassination of Jesse James、49th Parallel 等等。


當然,事情總是一體兩面。比如說,當時的城市設計風格以汽車為中心,在城市的中心都是非常寬廣的車道,主要街道(沿路有商店的那種)車速限制都是每小時60公里(甚至更高)。作為市內最繁忙的地方,街道實在不太適合行人駐足停留。

雖然畫面的重心是高樓大廈,
但這段路光一個方向就有五條行車線,是不是很瘋狂?

又或者是這種令人困惑的 intersection

相比其他城市規劃的模範城市而言(就…大家在教科書會看到的例子),Winnipeg 並不算是一個積極實行行人友善跟步行友好性的城市。比如說在市中心 downtown 最重要的兩條道路 Portage Avenue 跟 Main Street 交界沒有行人紅綠燈,行人要過馬路的話一定要使用行人隧道。這個設定聽起來有點像香港的告士打道,雖然大家所追求的有點不一樣,告士打道比較像交通要道,而 Portage & Main 追求的是成為市中心的地標,是真的希望行人會停留下來的那種。

今年五月的時候,Winnipeg 市政府提出活化 Portage & Main 路口的諮詢。市政府提出的規劃是設計一個空中花園橫跨四角路口,行人可以在上面看原住民藝術、或者享用美食車餐點,但是規劃並不包括開放地面行人馬路,因此招來批評(詳細報道在此)。這似乎源於市中心 downtown 居民和商店跟住在市內近郊地區的人之間的分歧,近郊居民通常駕駛到市中心,視這個路口為途中經過的路段之一,因此不願設行人馬路;而市中心居民跟商店則視這個路口為吸引人們步行停留的地標,認為是市中心活化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

「我想要到斜對面的 Bank of Montreal。
可是沒有紅綠燈,我到不了……」

要走到 Main & Portage 對面街角要走的隧道,
平心而言設計不差,但畢竟有時候隧道的治安不佳,行人不一定願意使用。

雖然如此,但在 Winnipeg 的市中心,還是有一個兼具完整配套跟可步行性的公共空間 The Forks。The Forks 位於貫穿 Winnipeg 兩條河流 Assiniboine River 跟 Red River 的交叉,以前是鐡路運輸的交叉點,以前歐洲的皮草貿易者會在這裡跟當地原居民進行貿易。時至今日,The Forks 經過活化後成為了具吸引力的空間,這個空間包括了 The Forks Market、CN Stage & Field、Canadian Museum for Human Rights 人權博物館、戶外歷史古蹟,甚至還有溜冰徑。

說到 Canadian Museum for Human Rights 人權博物館,這是一所2014年落成的建築,由知名美國建築師 Antoine Predock 所設計,而且博物館贏得多項建築獎項。博物館以加拿大的人權史為主,包括以原居民的角度理解他們人權嚴重受損的歷史,以及世界上一些跟人權相關的重要事件。博物館的營運曾經引起過爭議,包括展品內容偏頗,跟人權團體合作期間出現的衝突,還有內部運營對員工缺乏尊重等等。不過因為我沒有機會進去參觀導致無法評論太多(說到這裡,博物館在星期一假期的時候不開放參觀。原本上司說會帶我進去參觀,結果後來大家都太忙,導致只好等下一次去 Winnipeg 的時候了)

The Forks Market

回到 The Forks Market,那是一個古色古香的市集,裡面除了不同食肆之外,還有小型的啤酒廠 brewery,也有不少雅座讓大家坐下來喝酒。我上司說裡面的氛圍讓他有種置身在瑞士或者奧地利那些美觀的 breweries,因此覺得非常棒。雖然以未完成的旅程系列的觀點而言,我不確定這是否一個旅遊景點所追求的特質(畢竟大家也可以直接去瑞士或者奧地利啊);但 The Forks Market 的存在對住在 downtown 酒店的我而言,實在太重要了。畢竟在六點後的 downtown 幾乎沒有餐廳在營業,就連快餐店也離步程甚遠,如果沒有 Forks Market 的話,我快想不到晚上要吃什麼了。







不得不說,The Forks 冬天夜景真的美

忽然有一天,「我」離開了…… The Day that "I" Decided to Leave...

市中心的華人街

到了第二天早上,我的上司開車帶我遊覽這個城市的不同社區。我們首先沿着 Main Street 往北找最近的快餐店吃早餐。在路上,我的上司抱怨道︰「天啊,你敢相信嗎?長假期的星期一幾乎甚麼東西都不開門?而且天氣又這麼、這麼的冷,積雪又多到寸步難移。我的天啊,我真慶幸我搬離了這個城市,這種氣候誰受得了。」

我的上司說,Main Street 北段比較 sketchy
比如說,建築物比較殘破,或者是比較多露宿者聚集
(雖然照片是北段的盡頭 — 我們正往南面走)

接着,他帶我到他以前住過的社區。他們的舊居有一個露天的熱水泳池。Winnipeg 的樓價比起 Vancouver 便宜很多,在 Winnipeg 想要擁有包括露天泳池的屋比在 Vancouver 容易得多。儘管如此,這也沒法說服他留下來。 
Tuxedo 社區罕見的 multi-family home(左邊)

接下來,我們去了Assiniboine River 以南、Assiniboine Park 以西的 Tuxedo 社區。Tuxedo 是市內最富有的幾個區域之一。沿路上,我們看到一幢外型非常氣派的獨棟屋,大約有6-8間房間的樣子,要價將近三百萬加幣(沒記錯的話)。

我上司說︰「到底為什麼會有人在這樣的社區建這麼富貴的房子?」
我︰「炫富啊」
我上司︰「可是為什麼是在 Winnipeg 而不是到其他城市?」(畢竟如果有三百萬在物業市場算通行無阻吧)
我只能說,想要炫富的人的心理不是我們一般人能懂的。

即使有行人天橋,行人們還是熱愛横過馬路。
即使在雪地下車輛及時煞車的難度非常高

接着,我們到了城市南邊的 University of Manitoba,以前我上司就讀 undergraduate degree 的大學,是省內大型的大學之一。

IG Field - 當地美式足球隊 Winnipeg Blue Bombers 的主場
原本他們的主場在市中心,後來搬到 Manitoba 大學附近。
雖然球場建築很漂亮,可是球迷們都很不高興要長途跋涉到這裡看比賽

在開車經過建築系大樓的時候,我的上司說,在一個像這樣寒冷,地面結了厚厚的積雪跟冰的凌晨,他剛在學系大樓完成作業,想要開車回家。結果因為天氣太冷,引擎完全無法啟動,天寒地凍下完全沒有人能幫忙,結果整夜被困在那裡,到了第二天才能脫困。

就在那夜,他決定了要離開 Winnipeg 這個城市。也是從那天起,他的人生朝着不一樣的方向出發……
(……雖然,以香港大學生的標準,到了凌晨三四點的話,乾脆在學系大樓「屈蛇」就好啦)


「想寫一首給明天的歌

(白雪)洗掉昨天的顏色」


片尾曲 Ending Theme Song︰開往三重的慢車 Slow Bus to Sanchong / 鄭興 Xing Zheng

十年前的調查裡,超過四成 Winnipeg 的年青人表示明確計劃有一天會離開 Winnipeg 這個城市,或者是因為城市缺乏工作發展機會,或者是因為冬天的氣候過於嚴酷,又或者是因為他們更嚮往其他城市的規劃或者生活方式。

同時,因為 Manitoba 省移民政策比起其他省份更為便利,吸引了不少移民到 Winnipeg 生活,所以 Winnipeg 也有移民城市的稱號(比如說,這裡的中文移民廣告隨處可見)。這些移民往往在 Winnipeg 生活幾年,拿到了永久居留權後便搬到其他生活質素更佳的城市生活。

傳說中了無生機的 Portage Place 商場(圖左)
(大家可以接受一個具規模的商場傍晚六點就關門嗎?)
缺乏 downtown 人流,跟缺乏具吸引力的商店,互為因果下造成了這個結果。

與此同時,據 Winnipeg 分部辦公室同事所述,有不少搬離的人後來選擇重新搬回 Winnipeg 這個城市,或是因為這裡的物價比較便宜,又或是到頭來他們適應不了 Winnipeg 以外的生活方式。

在這個人們來來往往的城市裡,在一段故事結束的同時,又有另一段屬於這裡的故事悄悄開始。

「城市聚散又離合  不知道哪一站該停車」

(Winnipeg 的巴士並沒有報站系統,加上巴士站的位置通常是快要進十字路口的時候,跟溫哥華相反,導致我常常不小心就坐過站了)

註︰三重是一個位於台北的社區,地理上跟 Winnipeg 溫尼伯並無任何關聯。但情感是共通的,不是嗎?
Note: Sanchong is a community in Taipei, which is not geographically related to Winnipeg. But humans share sentiments, don't w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