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2日 星期日

未完成的旅程 The Unfinished Journey #34 Toronto 多倫多 Part 2(2019.4.20-23)

來到 #stayhome 回顧旅程系列。這一集我將要贖回一年前承諾過的復活節多倫多之旅 Part 2(想要重溫 Part 1 的讀者可以跟着這條連結走)。事隔一年才繼續寫遊記的續集,我想這樣的行徑應該前無古人吧。

當然除了懶惰之外,拖了這麼久的另一個原因是想要等待一年後 Airbnb 的房東跟他剛相識的女朋友後續消息如何。雖然,離開多倫多之後,我和房東便再沒聯繫過了。(房東表示︰唓!說到底還不是你懶)

片頭曲︰我們沒有在一起 We Aren't Together / 劉若英 Rene Liu

Part 1 篇提及過的 10 Dundas East 商場
在 Part 1 篇中 Day 1 白天行程完結之後,我回到 Airbnb 住宿的時候,房東的女朋友還在 — 是一個看起來像非裔美國人的華人。閒聊之際,我隨口問了一句︰「你是房東的女朋友,對吧?」她的眼神中突然透露出一絲驚嚇,在瞬間回復鎮定後連忙解釋說︰「喔,我們才剛剛開始約會而已」

我內心的反應是︰…… Okay I'm sorry. 說錯話了。
(這個故事教訓大家,在迎接 Airbnb 賓客的時候,需要留意那個人是否具有白目的傾向 :0)

不過我接下來在多倫多的幾天,他們還是陸續約會了 Round 2 & 3 等等,我也很識相地再晚一點回家。所以……我的話應該沒有對他們的關係造成毀滅性的傷害吧。


重現歐陸風格的城堡


第二天的早上,我去了位於 Midtown 的 Casa Loma 城堡。像這樣子磚頭建築、歌德風格的城堡在歐洲多不勝數。加拿大裡也有像這樣子的城堡,大部份集中在法語省份 Quebec 魁北克省。在溫哥華旁邊的 Victoria 作為 BC 省省會,據說充滿歐陸風情,同樣也有數個城堡建築。只是目前我在加拿大去過、坐落在繁華都市 midtown 中心的城堡,就只有 Casa Loma 一個。

Casa Loma 於1911年開始興建,1914年落成,為當地水力發電公司創辦人Sir Henry Pellatt 的居所。作為當時加拿大境內規模最大的城堡建築,Casa Loma 由落成到之後數十年一直受到不少非議,評語包括「Pellat's Folly」(Folly (n.): 愚蠢之舉)、「An awful example of local artistic immaturity ... should be stuffed and mounted like a five-legged elephant」。我看完這段歷史後的第一反應是︰「這些人到底在想什麼,Casa Loma 已經是整個多倫多裡面為數不多可以拿上枱面介紹的景點了」。


Casa Loma 最大的特色,就是那個裝潢漂亮、鮮艷花朵盛開的溫室了。圓拱狀的屋頂安裝了七彩琉璃玻璃,自然光遍佈的溫室感覺更為生機勃勃。平日,大眾也可以預訂這個溫室進行 100 到 156 人的大型聚會,像是婚禮宴會等等。不過當前時局而言,群體聚集應當可免則免,我們還是在家遠觀這個美麗的溫室吧。


除了溫室之外,接近地面的層數為 Sir Pellatt 和家人的生活空間,包括臥室、飯廳、會客廳,宴會廳等等。裡面的裝修跟家具都十分精緻。裡面甚至有一個看起來古老的升降機。




在比較高的樓層,當時是僕人所在的工作空間,如今則展覽加拿大不同的歷史文物,包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加拿大軍方的服裝武器、女童軍發展歷史等等。除此之外,為了避免僕人跟這座城堡主人的家庭過從甚密,這座城堡內設有僕人專用樓梯通道,隱藏在城堡內各式暗角,直通工作間跟洗衣房。

可惜的是,隨着政府將 Sir Pellatt 水力發電事業收歸國有,加上世界一戰大戰另一飛機製造事業亦在戰爭下被收回、房地產投資失利下,最終在戰後破產,於1923年遷出 Casa Loma。後來這座城堡被改造為豪華酒店,又在二戰時成為研究聲吶科技的秘密基地。戰後這座城堡便被經營成旅遊景點,舞會或宴會事業為輔。

觀景台 — 以多倫多的天氣,平日的景象相信也是如此陰暗鬱蔥

Casa Loma 亦曾為像 X-Men、Cocktail (Tom Cruise 主演)、
The Tuxedo 等電影的取景點

地底通道亦展示了一些多倫多城市發展的簡史,其中之一便是 1916-1921 年間安大略省禁止喝酒 Ontario Prohibition 運動。當時工人階級的酗酒問題嚴重,因此西多倫多(當時稱之為 The Junction)投票通過禁止酒類飲品,直到1997 年為止。我的反應是︰「這些人民到底要花多大的決心讓自己的城市禁酒啊?」

地底通往的另一端是 Casa Loma 後來發展酒店事業的建築,現今作為古董汽車跟馬廄陳設展覽。




打卡勝地 The Distillery Historic District

以前 Distillery District 的樣子
下午我去了 Distillery District 市集。以前的 Distillery District 是一個工業重鎮,設滿釀酒廠園區。所以在區內展館展出了一些當時的工業用具,包括蒸餾器、蒸汽機等等。


時至今日,Distillery District 已經變成了一個古色古香的市集;四處都充滿了拍照的景點,像是上圖的 LOVE 同心鎖裝置,一些心型的雕塑等等。甚至是市集建築本身的顏色構圖都能讓人極易拍出好看的照片。難怪我去市集那天正好遇上一對新人跟他們的伴郎/娘們拍婚紗照。


市集內的小販售賣各式各樣的小食、加工食品、香料。其中有一家日式清酒主題食店的招牌食品是清酒味雪糕 — 吃上去清酒味不濃,是帶點酒精的味道,有趣但一時難以說出好壞。

除此之外,市集裡也有店鋪售賣具設計感的家居裝飾(像是心型湯匙)、賀卡文具,還有……補充練習?

來旅遊區又何必買補充練習呢?

插曲︰補充練習無間做 Endless Supp. Ex. / 劉小華@繁忙兒童合唱團
(OT: 無間道 Internal Affairs / 劉德華 Andy Lau & 梁朝偉 Tony Leung 

嘲諷意味濃厚的卡片也是市集上的商品之一
— 不如來一些負能量,可好?


瀑布小鎮一日遊

好勇敢的遊客

來到旅程的第三天,我參加了尼加拉瓜大瀑布 Niagara Falls 的巴士導賞團。尼加拉瓜大瀑布距離多倫多約一個半小時車程,所以大部份人遊覽多倫多的時候會順便前往大瀑布。導賞團在當天早上八點二十分於Dundas Square 集合。我的 Airbnb 住宿位於 Dundas Square 以北二十分鐘地鐡車程的 Eglinton。偏偏多倫多周日地鐡在早上八點才有頭班車開始服務。

雖然最終我還是順利乘坐巴士到目的地;可是不得不說,多倫多作為國際大城市,地鐡周日早上八點才開始服務,未免過於怠惰。

於是,我終於第一次坐得到多倫多的巴士了!

這次導賞團模式跟多年前蘇格蘭高地一日遊(遊記在此)模式一樣,同樣由導遊一邊駕駛一邊講解導賞。可是不得不說,這次尼加拉瓜瀑布導遊的口條不是很好,斷句位置難以捉摸,導致我大部分時間都聽不懂導遊在說什麼。可見一心二用真是難事,為什麼導賞團這麼喜歡折磨導遊呢?



導賞團的第一站是品酒大會 — 品嚐當地酒廠所製作的冰酒 ice wine。所謂 ice wine,便是採用還在樹枝上結霜的果實所製成的酒。全球具備生產 ice wine 條件的地方有限,當中加拿大便是全球最大 ice wine 生產國家,其次為德國。我試喝的那杯 ice wine 冰鎮甘甜,酒精的味道不會過於令人難以忍受。雖然我不知道買回去後是否還是那麼好喝,但這次試喝的經驗下,我會把 ice wine 歸類為好喝的酒那一邊。



第二站為 Niagara Falls 瀑布附近的 Niagara-on-the-Lake 小鎮。小鎮上充滿著濃厚北威爾斯 Llandudno 跟 Caernarfon 小鎮風情;店舖建築繽紛鮮豔,街道上行人平靜悠閒。讓我不禁回想起五年前 exchange programme 時第一次在 North Wales 自助遊那段時光……

「聽見你熟悉的問候 忍住情緒我沈默
才懂了 你不曾離開過」



The Prince of Wales Hotel
鎮上更有一家 The Prince of Wales Hotel,在 1901 年因威爾斯親王(後來的國王喬治五世)及其王妃曾到訪居住在此家酒店,因而更名為「The Prince of Wales Hotel」。

在小鎮短暫逗留後,我們便出發前往位於美國跟加拿大邊境交界的尼加拉瓜大瀑布 Niagara Falls。如果駕車前往瀑布的話,遊客們通常會駛過大橋橫跨美、加邊境,從不同角度欣賞 Niagara Falls 的景色。可是我沒有車,也不懂駕駛,所以就只能乖乖留在加拿大一邊看風景了。我本來預期我會來到一個充滿自然氣息,沒有人工雕琢過的自然奇觀。結果下車的時候,我看到的景象是這樣的︰

左邊是美國邊境,右邊是加拿大一邊

然後我們再看過去加拿大那一邊的建築︰



請問這是太平山頂,還是迷你賭城?
後來我看過一個去過加拿大 exchange 的大學同學說過︰從加拿大一邊看的話感受不到自然的感覺,最好還是去美國那一邊看。所言甚是。

雖然如此,但瀑布的景色依然壯觀漂亮。如果在適合時令前往的話,我們甚至可以坐船在水上看瀑布。可惜我前往的時候渡輪遊依舊尚未開放,原本渡輪遊的付費 add-on 改為到 Skylon Tower 觀景台參觀 — 於是我便改為自己四處參觀好了。

「親愛的 不是時候
相遇 不是時候」



你也可以深入瀑布的下游,感受瀑布傾瀉而下的氣勢。

在那個平行的時空裡…

紅綠燈旁的街牌寫的「Queens Pk」,這難道不是對女王的大不敬嗎?
真的不會被杖責嗎?(喂!)

第四天的行程主要集中在多倫多大學 University of Toronto。作為加拿大在國際高等教育界的門面(等一下,你這樣說,母校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不會有意見嗎?),多倫多大學的規模自然不在話下。大學於1827年成立(前身為 King's College),校園裡有不少歐陸式風情的建築。在參觀的時候,我有一種不小心穿越到五年前在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交流的時光,特別是兩家大學同樣接近市中心,平日交通繁忙。

「為什麼又擦身而過  我始終無法猜透
可能我   把你看得太重
想逃避回憶出沒  想越多就越失重」

難道這不像 UoM 的 Learning commons 背面嗎 


Royal Ontario Museum — 大型、綜合型博物館
裡面的空間寬敞舒適(確定是賣點嗎?)

位於 John P. Robarts Research Library 大樓的 food court
- 覺得 UoM 的食堂無論食物質素跟衞生都完勝 UT


在當初過來加拿大唸碩士的時候,我在 UT 跟 UBC 之間的取錄信中最終選了 UBC。很多人都讚賞 UBC 的 Economics School Building 古色古香很好看。但其實,UT Economics School 的紅牆建築也相當好看。裡面的樓梯更是用木做的,別具風味。


按常理講,因為加拿大東岸各方面的私人企業發展都比西岸發達,普遍的印象都是東岸找工作比較容易;照常理說選 UT 是一個更易被理解的選擇。當初升學的目標促使我最終選了 UBC,後來輾轉在西岸 BC 省這樣生活下去。雖然感覺目前的狀態跟當初的目標有點漸行漸遠,但是後來證明了當初選了西岸的生活對我目前的處境最為合適。

世事有時如此︰一開始作出的選擇,或許過程中導致自己走了些冤枉路,但後來回頭看的話會發現原來當初的選擇讓你得到了現在最想要的結果。就算重來一次,自己作了別的選擇,結果也不會比現在的我過得更好。

只是,有時我也在想,如果當初選擇來了 UT 讀碩士,我這幾年的生活又會如何?


再一次眺望

最後一天的傍晚,我來到了多倫多地標之一、樓高 147 層的 CN Tower 看日落。我個人對高處觀景興趣一般,畢竟我對這個地方的地型不熟識,無法辨認方位。但 CN Tower 提供了手機程式讓你一邊觀看一邊能辨認位置。加上 CN Tower 鄰近安大略湖畔,日落時的景色特別漂亮。




沒有玻璃隔絕的觀景台 —
除了呼吸新鮮空氣之外,這樣觀景真的有意思嗎?


早起的鳥兒 遇上更早起的鳥兒

為了便宜機票,我從多倫多回去溫哥華的機票在早上7點半起飛;在清晨四點半左右我就要離開 Airbnb 住宿前往機場了。想當然爾,這個時間多倫多地鐡尚未開始運作。於是我再一次乘坐巴士到 Union Station 轉乘機場快線 UP Express。

結果沒想到,這個時間的巴士居然滿座 — 到底這個城市有多少人需要披星戴月地工作啊?

在機場快線的我,發現車站跟登機大堂有一大段距離
於是,我又差一點遲到了!

片尾曲︰不是時候 Untimely Love / 江美琪 Maggie Chiang
「記得你說愛我 快樂沒有盡頭
沒想過愛能多久 以為有很多以後」

這次旅程除了讓多倫多成為我在 2015 年在 Manchester 交流的替身之外,也同時讓我懷念起 Airbnb 住宿那個沐浴露的味道(真的很好聞 — 導致我很想告訴常使用古龍水的同事改用這個沐浴露)。

於是回到溫哥華以後我便連續採買 Dove Men+ Care Sportcare Power+Renew 口味的沐浴露,用了大概三個月,現在還在斷斷續續使用中。
(難道,2020年未完成的旅程節目回歸,就是為了鋪墊這段業配置入行銷嗎?)我也想,只可惜 Dove 沒有給我錢 :0

回顧 2019 年旅程系列終於結束了。如果有下一集的話,或許是時候介紹我在溫哥華的生活,展開 #我在Vancouver的生存之道吧。

2020年4月5日 星期日

未完成的旅程 The Unfinished Journey #35 華盛頓 Washington DC(2019.6.22 - 2019.6.28)

來到 2020 抗疫 #stayhome 翻閱過去遊記系列第二篇。細心的讀者們或許已經留意到這篇的集數是 35,是從上一篇紐約篇(#36)倒數上去的。

原因在於紐約篇比較容易寫 — 雖然華盛頓此行長達7日,但畢竟此行目標主要跟着老闆出席學術會議,能讓讀者們獲得共鳴的經歷有限。而且本人去機場前的4小時前還在工作(忽然覺得我過去一兩年的人生都在圍繞着工作跟逃離工作而轉),連同後面的紐約之旅中大部時間都心不在焉。所以接下來的描述裡面,你們會看到大量類似「這是白宮」、「這是國會山莊」之類空洞的描述。或許這篇遊記談我對工作的篇幅甚至比真正的遊記多吧(希望不要)。

片頭曲︰愛的重量 The Burden / 王心凌 Cyndi Wang
「我們總是太晚明白愛情的重量
承受不了這點傷口釀成了遺憾」

會議酒店升降機窗外的景色
一般的學術會議都在大學範圍裡面。而這場會議是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內某四星級酒店的會議廳,會議期間的早、午餐,連同前一兩日的晚宴都是酒點提供的自助餐點,以學術會議而言這個配置簡直奢靡。在會議的倒數第二天還是最後一天,酒店內另一場會議甚至安排了安檢人員掃描進場人士的隨身物品,可見這酒店平日舉行不少重要會議。

當然,在這麼貴重的場地舉行會議所費不菲,因此入場費也十分高昂。非會議機構會員入場費為 725 美元(相約 5655 港元)。即使是學生(特別是需要廣結人脈的博士生們),只要是非會員的話入場費也要 200 美元(相約 1560 港元)。不過好在是教授的研究基金付錢,所以在此要特別鳴謝教授促成了這集的節目(你確定教授會樂意聽到你道謝他的原因是因為這篇不正經的文章嗎?)

或許很多外人眼中看起來,這個行業有着彈性的工作時間,自主度強,可以飛往世界各地。可是在這個行業就基本注定你沒有辦法享受閒暇,即便你在世界各地,也會因為工作煩惱而沒辦法真正停下來。特別在這種高規格的會議上,到了不能只當旁聽者、要真正將你的研究在會議上傳達的階段時,最擔心的問題或許是大家是否覺得你的研究具有份量,有沒有結交到足夠的人脈去推動新的研究項目,或促使現有的研究項目出版成論文,根本無暇再顧及周遭環境如何。

在 Dupont Circle 裡,讓我們,在炎炎夏日下、兜着圈。

真的可以這樣嗎?

對了,以前我待過的皓首崇經唱片公司的主席(誤 — 皓首崇經其實是六年前本人曾經待過的系會幹事團隊,俗稱「系莊」)現在遠赴美國 St. Louis 攻讀博士課程。在這場學術會議上我遇到一個來自同一家大學較高年級的博士生。於是我就問他是否認識這個會長(註︰會長是男生)。

他說︰「……I think I've heard her name ...」我心裡面的第一反應︰「先生,不必多禮,在描述我家老闆時前無需過於依從政治正確原則」(註︰外國有些地方會稱男生/不能從文意中確定性別的人為 "She/her")
他接着說︰「……She is a girl, right?」(我︰……)

對了,這場學術會議今年度原訂在 St. Louis 舉行。如果接下來疫情迅速退去,會議如常舉行的話,或許這兩個人有機會碰面喔。


我真的在華盛頓的機場降落嗎?


華盛頓有三個主要機場,一個是位於 Arlington 的 Ronald Reagan Washington National Airport,另一個位於華盛頓東北大約 50 公里的 Baltimore;還有位於華盛頓以西約40 公里的華盛頓 Dulles International Airport。這次旅程我便在 Dulles Airport 降落。

我一開始預設華盛頓機場會有機場快線之類的鐡路前往市中心。直到出發前一天我才發現原來 Dulles International Airport 沒有鐡路前往。想要前往最近的車站的話,先要坐一程價值 5 美元(約 40 港元)的巴士到 Reston 才能轉乘地鐡坐到市中心;車程大約為一小時。

雖然 Dulles 機場與市中心之距其實跟台北與桃園之間的距離相若,可是人家好歹都叫做桃園機場而不是台北機場,而且明明還有一個比較近市中心的 Ronald Reagan 機場,導致我一開始很想問 Dulles 憑什麼自稱自己是華盛頓的機場(不要因為自己工作壓力大而隨意遷怒好嗎?)


深不可測的地鐡站 Metro Station

坐完這一條電梯,上面還有一層等着

紐約的地鐡,我們稱它為 subway;
華盛頓的地鐡,我們則稱為 metro。

上圖為華盛頓 Metro SmarTrip 儲值卡,下圖為紐約 MetroCard 儲值卡

華盛頓的地鐡一共有六線 — 紅線 (RD)、銀線 (SV)、黃線 (YL)、藍線 (BL)、橙線 (OR)、綠線 (GR)。當中我常坐的只有紅線 RD 跟銀線 SV,直覺覺得紅線 RD 車廂比起銀線 SD 更為新淨明亮。
紅線 RD 車廂


銀線 SV 車廂

Metro Center Station - 一直覺得華盛頓的地鐡站設計感很好

在中學階段,當我有閒情適致的時候,我會用電腦自製一些筆記,對於 Verdana 體有種莫名奇妙的偏好。我來到華盛頓的第一個反應是,這裡的公共設施標示的字體好像跟其他城市不太一樣,比其他城市的特別更順眼。雖然對於字體設計一竅不通的我無法判辨到底是 VerdanaHelvetica 還是其他,可是我喜歡這個城市對字體的偏好。

BLS ... 我去年的工作可真離不開你啊!






「街上的情侶 最耀眼又最吸睛」

那幾天,在華盛頓像 Metro Center 地鐡站或是 Dupont Circle 等繁華的街頭上,總是會看見很多西裝革履、英姿颯爽的男士們成雙成對地走過,像各式 bromance 系列的電視偶像劇劇情一幕幕在自己眼前上映。特別是華盛頓的公園街頭繁花似錦,(如果可以拍的話)拍起來的景色很美(當然,我不敢真的對着情侶們拍照)



我一開始以為只是因為美國各地 gay pride 臨近所以見到男性戀人的機率比平日高,直到我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看到了這個數據……

插曲︰心電心 Heart to Heart / 王心凌 Cyndi Wang 
「這一個城市已經被愛佔據 誰逃得開愛的攻擊
和他約會吃飯逛街看電影 都讓人變得神采奕奕

請你張開你的雙手 跟著我這麼做
大膽的愛 勇敢的愛 刺激又精彩
全世界幸福在洋溢 沒有人需要寂寞」

資料來源︰美國加州大學落杉磯分校(UCLA)2019年法學院研究(連結
UCLA 的數據發現了美國各州份中,首都華盛頓的 LGBT 群體佔人口接近一成,在眾州份中排行第一,比起排行第二的俄勒岡州的比率多出近一倍。

(所以,你的結論是?)如果我說從此我對華盛頓最大的印象不再是白宮國會博物館,而是 City of bromance 的話,我會被美國人封殺嗎?
如果有意從事 BL 故事劇本的創作者遇上靈感枯竭,或正在為了策畫異地戀劇本而尋找適合故事設定城市的話,華盛頓可能是你意想不到的好起點喔。

我之前跟朋友說,美國某任總統喜歡吃 jelly beans 所以白宮遊客專門店售賣 jelly beans,
到底那一天會有美國總統對 BL 漫畫有興趣而售賣相關紀念品(想太多)


大街小巷之 A-B-C-D-E-F-G  H....H?!(倒抽一口涼氣)

 華盛頓獨家 Streetcar 線路 -  H Street NE/Benning Road Line
華盛頓南端貫穿東西的街道分為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角命名,以國會山莊 Capitol Hill 為分界;並以字母順序跟方位命名,比如「D Street NE」,如果是北方的話首先是 A、在往更北的方向走的話便是 B、C、D,如此類推。

插曲︰The ABC Song / A.J. Jenkins ver.
(題外話︰這版 ABC song 的電子弦樂也太令人傷感了一點。而且唱到 P 的時候甚至還要來個漸慢,twenty-six letters 那邊還有一個反拍,實在是很成熟的唱法)

在東北角(NE)數到 H 的時候,我赫然發現一個神秘的 Streetcar 輕軌鐡路貫穿着 H Street Corridor︰
地圖來源︰Google Map

到底這個街頭有什麼特別之處,讓華盛頓政府特意在這裡建設一條供人免費乘坐的輕軌鐡路?

看起來是沒有 National Mall 一帶光鮮亮潔,但看起來也不錯啊
再往東走一些呢?

調性上跟我認識的華盛頓開始有點不一樣了……
不過或許是因為這一帶酒吧林立,別有一番生態吧。

再往東走一些……
是有 Streetcar 車窗濾鏡影響,但是我怎麼感覺有點 urban decay 的味道啊? 


後來我上網找網民對 H Street Corridor 的治安評價,大部分人的意見都是︰「Er ..... 算安全但你自己小心一點」。其中一個網民形容得很精準︰"a hood with a millennial vibe",感覺跟市中心白領為主的生態截然不同。

在十多年前,H Street Corridor 跟附近 NE district 一帶的暴力罪案十分嚴重,2008年的時候華盛頓警方甚至在附近 Trinidad 社區更設置了類似軍方形式的檢查站控制社區出入人員(新聞連結在此) 。雖然 H Street Corridor 西邊較接近 Union Station 的地段陸續發展起來,但再往東走一些,H Street/Benning Road NE(地圖上輕鐡線路轉折位置)的暴力事在近幾年依然時有所聞,包括槍殺、殺人案等等。這個地段重新發展到底能否有效改善這個地區的治安問題?依然需要時間驗證。

事後看完關於 H Street Corridor 後,我第一反應是︰我只是想看看 Streetcar 的樣子,覺得這個地段跟華盛頓繁華地區的差異甚為有趣而已。現在看來,當初我是不是把自己推到甚麼險境裡啊?(不過,在我所踏足過的地段跟紐約一些地方比起來,H Street 可能稍安全一些)


華人街晚上九點的夜色

沒別的,很美,很難用言語形容的美。特別是街燈打上去鮮紅的建築時所折射的顏色,繁華之餘帶點神秘。

  
三秒鐘的時間,請判斷這裡是火炭工業區,還是華盛頓?





首都必備行程

如果有外國人問你北京有什麼旅遊景點,大部份人第一時間都會說︰故宮、天安門廣場、長城;
如果有人問倫敦有什麼旅遊景點,大部份人都會說︰白金漢宮、大笨鐘、西敏寺……或許一般人進不去的唐寧街十號(附︰未完成的旅程 倫敦篇 Part-1 Part-2 Part-3

至於美國的首都,你第一時間想看些什麼?白宮?國會山莊?


白宮的話,大家都知道白宮不對外開放,所以我的評價只有︰「喔,這是白宮」
附近或許有不少反對總統特朗普施政的人在街上呼籲大家監察他的施政,甚至叫他下台。對美國政治有興趣的遊客或許會喜歡跟他們街頭討論。我最大的感受是︰自由可貴。

國會山莊跟相通的國會圖書館建築很精美,裡面也有一些具美國特色的展覽。雖然作為建築的門外漢缺乏言語描述,可是相當精緻好看。





林肯纪念堂(Lincoln Memorial)跟外面長長的水池景色很優美,很適合打卡拍照。




華盛頓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隨處都是免費的博物館 — 郵政、地質學、科學、藝術、歷史等等應有盡有。只是因為會議結束後通常博物館都關門了,而且學術會議的資訊量本來就很龐大,我實在不必強行讓自己接收更多資訊。

所以這次華盛頓之旅中,我唯一去了一個博物館是 Spy Museum,少數要收費的博物館。我作為一個連自己角色任務在講解後十分鐘可以馬上忘記的人,請不要期望我會講得出在這個博物館有什麼重要的展品跟特色。不過一邊看展覽一邊角色扮演,想像自己成為特務到阿根廷執行任務,感覺相當有趣。


還有聽聽間碟的故事

華盛頓的……美食地圖?

以下內容不能視為華盛頓市內的美食推薦,因為內容物不限華盛頓範圍內,幾乎全美國都找得到。


這家是在 Dupont Circle 附近的一家 waffle 店。
裡面甚至還有烤鴨 waffle,只是因為價錢而作罷了

在北美地區,除了 McDonald's 跟 Burger King 之外,還有不少連鎖漢堡專門店,包括 Five Guys, In and Out, 還有Shake Shack(好吧,加拿大沒有 Shake Shack)。之前碩士班上一個來自美國的朋友去年介紹我們去了 In and Out,後來發現 Shake Shack 更為好吃而大力推薦。果真無誤 — Shake Shack 檔次為其餘四者之上。

雖然如此,但每次聽到 In and Out 的時候,我都會想起這首歌。

插曲︰闖空門 In And Out / 孫盛希 Shishi Sun ft. J.Sheon

Shake Shack 肉汁跟油份豐富的漢堡,搭配 viscosity 極高的奶昔(吸管都吸不起來那種)
只是,為什麼明明已經是 double burger 份量看起來還是那麼小呢?

為了早上七點的班機,你願意幾點起床…

因為旅程的最後一天要在 Arlington 的 Ronald Reagan Washington National Airport 坐早上七點班機飛往紐約。同時原本下榻的會議酒店只讓我留宿到倒數第二天。所以我在前一天晚上改為住在 Arlington 的某家旅舍。那個旅舍的外型,房間裝潢跟味道實在很像汽車旅館;導致我不禁看着床沉思了一段時間。

Arlington 社區 — 也是跟 Washington DC 區內面貌不同

旅舍提供、自帶牙膏的即棄牙刷

既然班機七點起飛,如果要五點到機場的話,最遲四點十五分要起床收拾。到了那天下飛機後倦意不斷,讓我不禁感歎︰以後旅程不能為了省錢而在四點起床!

(結果下次見到早上七點起飛的機票還是毫不猶豫就動手……)


片尾曲︰大眠 The Big Sleep / 王心凌 Cyndi Wang



《大眠》MV 描述有一句話︰「我和你,看不到盡頭,但是,我不會逃走。」
能在這個行業堅持下去的人,或許都有這種面對前路茫茫,甚至最終可能落得一場空的下場,也決然不逃的決心吧。

這個短暫的片刻,或許是我曾經所渴望過的事情。但或許就像電視劇《甄嬛傳》裡皇帝臨終前提到︰「正如流沙逝於掌心,終於也都沒有了」

或許,現在的我,終究還是離不開這一切。
或許,這一切,終究不是我想要的吧。
或許,有些事情從一開始我就知道答案了,我只是不願意面對而已。

只是,在這個變化起來比起流沙逝於掌心的速度更快的世界,我要的是什麼?

還是過好每一天吧。Stay home, stay sa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