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0日 星期一

未完成的旅程 The Unfinished Journey #43 Montréal 蒙特利爾 Part 2(2022.8.13 - 17)

距離,真的是現代人不可避免的生活方式嗎?

Montréal 火車站列車一開出的時候看到的第一個景色

片頭曲 Opening Theme Song︰不得不 Long Distance / 韋禮安 WeiBird ft. 徐佳瑩 Lala Hsu

「同時間上班 同時間睡覺 同樣的晚餐 同樣的車潮
看同一部電影 選同一排坐好 不同地點 也做得到」

上回提到,跟我一起同遊 Montréal 的朋友正在位於蘇格蘭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擔任 Research Fellow,目前定居在 Dundee。他的妻子也在 University of Dundee 擔任教職員。在這次旅程的一個月後,他的妻子將要前往深圳一年協助處理 University of Dundee 跟深圳某大學的合作 program。而且他妻子的生日也快到了。

所以,我的朋友在這次 Montréal 旅程的任務之一,就是挑到合適的生日兼送別禮物送給他的妻子。啊,還有給身在越南的岳父的禮物。

走路不注意看的話,真的會忽略掉這裡有行人紅綠燈欸
Did anyone notice there is a pedestrian crossing here?

第二天的早上,我們首先去了貫穿10個地鐡站跟包括會展中心、中央火車站等重要建築的地底行人道網絡的 Underground City。這個網絡覆蓋範圍高達12平方公里。Underground City 在1962年開始啟用,當初只是連接其中一家辦公室兼購物中心大樓跟酒店和中央火車站而已。後來隨着 Metro 地鐡的落成,這個行人網絡的規模越來越大,逐漸變成目前的規模。

普遍介紹這個系統的介紹都說這個網絡在寒冷的冬天為途人帶來巨大的便利,但我覺得即使在夏天這個網絡也非常棒。畢竟夏天的蒙特利爾氣溫可以高達三十幾度,烈日炎炎的天氣下,能夠躲在室內避暑多躲一刻也是一刻嘛。聽說裡面甚至有個溜冰場,但因為位於跟我們步行路徑的反方向,所以我們便無緣見到它了。

位於 Victoria Square 的 Underground City 入口


雖然概念上跟連接尖沙咀跟尖東港鐡站的尖沙咀轉車隧道有點類似,
但我好喜歡 Underground 這裡指示版的設計喔,有種莫名的可愛感。


當然,一脫離購物商場的範圍的時候,
有時也是會有落差很大的環境的裝修(重點是,沒有冷氣︰O)

還好下一個商場沒有很遠,
加上我們還沒睡醒(:O),所以我們就停留看音樂噴泉看了半小時

接下來便是到 Old Montreal 舊城區,穿梭各種具法式風情的舊建築物跟街頭。畢竟是熱門的旅遊景點,而且夏天的蒙特利爾街頭幾乎都是道路維修工程,導致街頭變得十分擁擠。

Place d'Armes 廣場跟蒙特利爾大教堂(Notre-Dame Basilica of Montreal)
雖然大部分旅遊推介都提到大教堂是必去景點之一,但因為當天有活動所以我們就沒進去了。


Place d'Armes 裡面的一組相隔210呎的雕塑藝術

上圖那組雕塑藝術名叫 The English Pug and the French Poodle。根據描述,其中男士用具優越感的注視(superior stare)望着象徵 French Canadian 宗教的蒙特利爾大教堂,女士用被冒犯的眼神(offended look)瞪着象徵代表英國權力的Bank of Montreal 大樓, 但他們手上的狗嗅到了統一團結的機遇,象徵具英國背景的加拿大人(English Canadian)跟法國背景的加拿大人(French Canadian)複雜而矛盾的關係。


寫完這一段後,我只想說︰這只是想考驗我寫作的邏輯跟條理吧?在寫完這一段後我甚至不確定自己知不知道自己在寫什麼欸。

我的朋友看到這幢建築物的時候,
突然說這幢建築物像他以前在荷蘭鹿特丹(Rotterdam)會看到的舊建築的那種 vibe
(我的內心︰你不說的話,我真的會略過這幢建築物欸)


在大教堂不開放的情況下,我們便改去這個小型一點的 Notre-Dame-de-Bon-Secours Chapel
話說教堂在旅程存在的意義,主要是歇腳(X)獲取生理以至靈性上的平靜(O)


街景 tour 當然少不了經典的街景照

舊城區真的沒有 planning standard 這種東西
— 看看這行人道到底有多窄?!

請不要用葡語高聲談論個人私生活 Please do not talk loudly about own private life in public places ... at least not in Portuguese (?)

午餐後我們前往 Montreal Museum of Archaeology and History 歷史博物館。在路上,有一個女士大聲地用葡萄牙語跟電話另一端的朋友大聊前一夜跟按摩師傅的一夜情。我想那位女士覺得自己身在法語省份,感覺應該沒人聽得懂葡語,所以便放心在街上用葡語大聊私生活。偏偏我朋友來自巴西,母語是葡語,完全聽得懂那個女士講的內容。所以他就逼不及待地分享他聽到的內容。那個女士如果知道的話,會不會想︰「天啊,在法語省的街頭遇上懂葡語的路人機率到底是有多高?」

這個時候,大家有沒有覺得多學幾種語言在旅行的作用超乎想像,畢竟這種情境真的可遇不可求(請問你的法語學得如何呢?)這個嘛……我們還是不要談好了。

回到Montreal Museum of Archaeology and History 歷史博物館。博物館位於以前 Montreal 這個城市起源的遺址,裡面的建築跟遺址殘骸都如上圖一樣保留下來,並沿着這些遺跡建立展館。展館還提到當時 Montreal 由小鎮到城市的發展,以及當中英國跟法國在加拿大發生過的戰爭的歷史。



樓上幾層則是跟海上商人跟海岸防衛有關的展館,調性上跟前面考古遺跡比起來互動性比較強,比如會有聞氣味辨別海上物品之類、考驗在搖晃的船隻上能否在狹窄的木板上站穩的活動(雖然戴着口罩的話其實什麼都聞不出來),而且色調跟編排上都比較活潑繽紛。感覺是怕小孩覺得前面考古遺跡的部分太沉悶而特地這樣編排。

上面甚至有小孩在大跳

而且當時的主題展館是維京人的歷史,雖然我們完全不知道維京人跟蒙特利爾有什麼關係。所以我們便上了一課突如其來的北歐歷史課。裡面有一 part 講述維京人不同身份要穿不同的服飾,其中的互動遊戲我完全在亂搭,雖然到現在我也不知道正解是什麼。

博物館外的河傍

地主的應盡之義 Responsibilities of Host

Montreal港標誌跟它的活化地帶

遊覽完博物館後,我們便繼續在舊城區逛,遊走在不同的市集來幫朋友找出適合的紀念品。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會覺得︰行程是你朋友編排的,跟他人用法語溝通也是你朋友搞定的,我在這個旅程中到底做出甚麼貢獻?


答案是︰借出流動數據(哇,超重大的貢獻 XD)事緣我朋友的妻子是越南人,他的岳父住在越南。所以呢,之後他們兩人回到越南的時候要送禮物給他的岳父。所以呢,我朋友要打網絡電話給妻子討論送什麼比較合適,這個時候他的數據卡失效了,作為算半個地主的我當然要盡義務借出流動數據讓他跟妻子連繫了。

(而且加拿大的數據 plan 都沒辦法要少一點來省錢,比如我一個月有 12GB 數據,每個月都用不到三分之一……所以我朋友真的可以隨便借沒關係)

等朋友講完電話的同時,我留意到這條電線管的存在,好像有點不合理?


結果他們討論得出的結論是,一種上面印着蒙特利爾景色照片、金屬製的裝飾碟子,因為他岳父在旅行的時候有收藏這種碟子的習慣。要金屬製的原因是怕帶上飛機寄艙的時候摔壞。我朋友跟我講的時候,還問我會不會覺得這種禮物很離奇。

我︰不會啊……而且像我姨丈以前旅遊的時候也收藏着類似的紀念品。(這可能是老一輩的時尚或喜好吧)

其實也是市集之一,但看起來不像

搞定他岳父的禮物後,接下來就是他妻子的生日禮物了。替妻子挑禮物比給岳父的更難,特別是臨別前的生日禮物。我們斷斷續續跑了幾家紀念品店,如果是我 solo travelling 的話我是不會用那麼多時間找禮物的,但畢竟是朋友送給妻子的禮物,要忍耐,啊不是,要慎重。而且因為是同行唯一一個可以當場給出意見的人,所以我也參與評斷紀念品好壞的環節。

最終我的朋友選擇了一個以紫色為基調,上面有着加拿大原住民風格藝術圖紋的錢包。好看之餘也夠 inspiring,比起一般的紀念品更突出。結帳的時候,我的朋友突然用西班牙語跟收銀員聊天,原因是店員試圖講法語的時候混進了西班牙語的語法,被識穿來自西班牙,所以他們就直接用西班牙語對話了(兩種語言都不精通的我表示︰……等一下我們為什麼一直用非加拿大官方語言溝通?!)

對岸是一幢跟1967年蒙特利爾世界博覽會同時期落成的公寓大樓 Habitat 67
結構看起來非常酷炫,但經常需要維修保養,
而且居民時常抱怨裡面居住環境很差,常常發霉影響健康

到了晚上,我們去了住宿附近的 Shoppers Drug Mart 藥妝店弄了兩個韓式泡麵回去當晚餐 — 我忘了什麼導致我們這個決定了欸,好像是我朋友平日不在乎晚餐或者是想省錢之類的理由(St. Andrews 大學你確定你有好好對待你的教職員嗎?)。他當時拿了一個冷凍食品,但問題是宿舍沒有加熱的設備,而且當時韓式泡麵在特價。我當時好像還硬逼他買了一串香蕉好讓這頓晚餐比較健康一點。

我後來想想,當天我們的午餐是 Five Guys 漢堡套餐,晚餐還吃泡麵,鈉含量應該超標了吧。我真不明白我當時怎麼會允許這件事發生的(欸)

共享汽車 Evo 公司大樓,
我朋友一直聽成 Evil,心想︰「??!!」

來到了商業區,雖然城市獨有的棱角有點被現代建築磨平
但畢竟是加拿大第二大城市嘛…

「地圖不過 螢幕兩頭」It's just two dots on the monitor.

Olympic Stadium……

旅程的第三、四天,我們去了另一個城市 Quebec City,將在下一篇介紹。所以這邊我們就直接跳到旅程的最後一天。

最後一天的行程我們首先去了 Olympic District,就在 1976年蒙特利爾舉行奧運的時候的場館跟附近的周邊發展。我朋友一開始還懷疑 Olympic District 所在的位置會不會過遠,但蒙特利爾的地鐡很方便,20分鐘地鐡車程就到了。

Montreal Tower 跟奧運場館

我很喜歡逛 Olympic District 或類似的區域,因為大多時候舉辦國為了標新立異,在建築場館的時候常常會強調設計的獨特性,便出現很多外觀特殊的建築。外面有很多展板講述當年 1976 年的奧運跟後來在場館辧過的展覽跟體育盛事。不過,這些展板沒有告訴我們的是,當年奧運會虧損24億美元,市政府到了2006年才還清相關債務。在辦奧運會的時候,當時的市長甚至有句名言︰「The Montreal Olympics can no more lose money than a man can have a baby」(像男人沒法生孩子一樣,奧運會也沒法虧本),這些都是後來我快速查維基百科的時候才知道的。

鄰近的生態花園,雖然乍看好像是同一幢建築;
但 Montreal Tower、Olympic Stadium 跟這個 Biodôme de Montreal 是三幢分開的建築

雖然在建造奧運場館的時候,遇到很多工程跟財務上的困難,對於當地的人而言不一定覺得很值得;但對我這種旅客而言,這裡的建築跟設施的組合十分有趣,很適合來這邊休憩或什麼的。對面甚至有個超大型的 Montreal Botanical Garden 生態花園


Go 的意思(怎麼樣,又要唱一遍 A-Lin 的〈一直走〉嗎?)


附近一個小型公園 Guido Nincheri Park,由Jean-Robert Drouillard 創作的雕塑
是 Quebec City 送給 Montreal 市政府的禮物,象徵兩個城市之間的感情
看着這些人物略帶陰森的表情,我和我朋友想說︰「Quebec City 你是認真的嗎」 

接下來,我們便遊走在附近 Hochelaga-Maisonneuve 社區,歷史上這個社區以工業為主,居民多數是工人階級,所以建築風格相對較平實。而且以前 Maisonneuve 是一個獨立於 Montreal 的市縣,後來因為欠債太多,在1912年合併到 Montreal 的管轄範圍內。很明顯感受到這裡的街道風格跟 Montreal 很不一樣,隨着 Olympic District 的發展又再為這個社區一個新鮮的面貌,fresh and young(er)。






背後是以前Maisonneuve 市政府,現在只能改稱文娛中心

然後我們便回去吃午飯了,因為我朋友很想嚐嚐看楓糖漿 maple syrup,所以我們便找了一家有 maple syrup pancake 的店。雖然我不認為這是要專程去吃的東西(就…自己買一瓶 maple syrup 然後灑在任何東西上面都可以啊),但既然朋友要去我也就去了。然後我順便吃了第一天沒有吃到的 Montreal-style bagel。

那個 pancake 的味道有點淡,吃完之後一般人甚至無法講出 maple syrup 有什麼特點。Montreal-style bagel 比我預期的鬆軟,因為我曾經在 Tim Hortons 吃過堅硬的 bagel。我不確定他是不是全市最好吃的 Montreal-style bagel 但算是水準之上。

等一下,大家確定教堂裡面這個燈光的色調是合理的嗎?

吃完午飯後,還有兩個半小時,我朋友就要出發到機場飛回 St. Andrews。所以,我們把握時間,趕忙步行多逛幾個景點。

McCord Stewart Museum 外的 Urban Forest 公共空間展
外面有桌椅、舞台、甚至有搞笑(?)表演

被我朋友形容為非常無聊的 McGill University 校園

可是我覺得這個顏色很有趣欸

等待機場巴士時拍的高樓照

不算中間略過那兩天 Quebec City 的話,這次 Montreal 之旅就這樣結束了。就像這幾年我們曲折的經歷一樣,我們永遠都不知道,下一刻等着我們的,到底是再一次的重逢,或者是更多的分叉路。特別是我朋友身在學術界,他甚至也不一定知道他下一刻會在哪裡工作生活。當我們的生命將要步入下一個階段的時候,這段旅程,或者說我們之間的連繫,又有多少得以保留下來呢?

至少,我依然相信重遇本身,就已經足夠美好了。

「當生命自有它的節奏    你學會輕盈也要了解沉重
當下個階段它在等我    你留戀也不容許回頭
如果說我們必須分開走」

片尾曲 Ending Theme Song︰你會想念我嗎 Will You Miss Me / 蘇慧倫 Tarcy Su

「你會想念我嗎    在同一片天空
回到現實 好好生活    有時間 再回憶我

你會想念我嗎」



(欸,你不是已經有他 whatsapp 了嗎?至少他覆 whatsapp 的頻率比較高啊)
我先跟大家講好,如果我們下次再一起旅行的話,我晚餐不會再吃泡麵了,至少也要 Tim Hortons 的 wrap 吧(等等,有比較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