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

最近正在聽 2016.12.22 孫盛希 第二張創作專輯 Between 心得分享

在開始之前,大家應該很想問板主近三個月沒寫文章的原因是什麼?原因其實只是因為板主太忙了,因為他遇上了 final year 最難撐的一個學期(而且還要不小心就考掛了)。所以我就要繼續網上部落客的事業了。

在2016年,國語樂壇其實陸續出了不少張不錯的專輯,像是戴佩妮的《賊》、艾怡良的《說艾怡良》、田馥甄的《日常》、林宥嘉的《今日營業中》;還有一些大牌歌手出片,像周杰倫、五月天之類的。

當然作為聽眾我們就盡可能支持眾多好的音樂專輯,但因為板主我個人的預算有限,所以我通常一年只會買一張專輯,顯然地本年我所選購的專輯就是孫盛希這張《Between》專輯。我不敢說這張專輯是全年最棒的專輯,但這張專輯確實是我會下手買的專輯。


圖片來源︰滾石購物網
專輯名稱︰Between
發行公司︰滾石唱片有限公司
發行日期︰2016-12-23

聆聽媒介︰iTunes(其實我個人本來打算買實體的,但經 iTunes 預購的話會送主打歌〈非關愛情〉 demo;連唱片公司都給出這樣的誘因了,我為什麼還不經 iTunes 預訂呢?)

回顧一下在2016年能讓我心動下手買的專輯︰除了這張《Between》外,還有戴佩妮的《賊》、艾怡良的《說艾怡良》。戴佩妮那張因為是限量發行的關係,所以其實不在我能觸及的範圍。而《Between》跟《說艾怡良》這兩張就音樂水準而言,其實我無法分出高低
(當然嚴格來講我還是能硬講一點東西,但對於我作為消費者決擇時刻而言,那個差別並不重要)。

最終讓我選《Between》而不是《說艾怡良》的最重要因素是,因為這次滾石唱片要幫孫盛希十首歌都拍 MV,而滾石近幾年本身就一直傳出投資不順的消息,我怕唱片公司這次投資過大回不了本,最終導致倒閉,所以我要盡能力支持一下《Between》。(Sony Music 現在終於知道只幫《說艾怡良》拍五支MV,而且由第三波 MV 開始就隨便拍是要付出代價吧,重點是〈逃生計劃〉這種厲害的歌還只放第五波是想怎樣?)

孫盛希在2014年發行的首張專輯《Girls》我也有買(Sony 表示︰早說嘛你根本就是她粉絲,這樣比公平嗎?)我承認《Girls》那張有點靠粉絲愛而下手,不然那年很多專輯的水準都平均地高(當然《Girls》本身也不錯,講到真的要給錢時我的粉絲愛可是很薄弱的)。我本來想說如果新的這張《Between》不到非常厲害的話,我一定會買艾怡良那張。

可是,就是這個可是,這張《Between》跟上一張《Girls》比起來,歌曲水準的平均度、攻擊性跟穿透力都加強了非常多,尤其是歌曲的攻擊性。《Girls》裡面的歌是好聽多元沒錯,可是聽的時候多少有種在試水溫的感覺,例如有些歌聽起來像是偶然之下製作出來的,水準不錯,可是既不足於一擊必殺到讓沒聽過不認識孫盛希的人覺得「天啊,她的歌真好聽」,也不足於明確介定她是哪種路線,好方便作為聽眾要推介給別人時有個特定方向的說辭(畢竟如果你用《Girls》的歌硬要講出一個路線的話,你也許會懷疑她真的是這路線最厲害的歌手嗎?)。

(好了新專輯的介紹不要一直講舊專輯壞話好嗎?)我要說的是,如果《Girls》我向朋友推薦的歌可能侷限在兩到三首歌,是因為其他歌雖然也好聽,但我無法確定其他歌能不能取得身邊朋友的共鳴;《Between》這張雖然你也講得出當中哪些歌相對最厲害,但我真心覺得,錯過了任何一首歌都會非常的可惜,因為如果真的要用「攻擊性」、「穿透力」這類世俗的標準比的話,專輯裡最少有八首歌都非常地符合這個標準。(好了你太忙有一兩首錯過一下也不是不行)

------------------------ 好好聊專輯分隔線 ------------------------




整張專輯以中快板的歌為主,在專輯的一開始就以「非關愛情」(shuffle funk)、「三人舞」(funk R&B,用白話講就是夜場曖昧型歌曲)、「單身≠失戀」這些中快板的歌叩門。特別是「非關愛情」這首不論是在歌詞或是曲風上都有方大同的感覺(例子像「Love song」、「為你寫的歌」,當然旋律細節分別很大),聽起來「非關愛情」也像方大同會唱的東西。我一聽的時候還想說︰孫盛希是要趁方大同宣佈轉幕後時把他的路線搶下來嗎?

論整張專輯哪首歌最能一鳴驚人的歌,其實「非關愛情」絕對排不上前三。但首波主打除了要嚇人之外,另一個功能就是讓聽眾知道演唱者是誰,她要走什麼路線。如果以強調希希很會唱有律動感的中快板,而且不被其他歌所配搭的戲劇模糊歌曲本身或孫盛希是誰的話,以「非關愛情」作為首波也不是不合理。我本來還想講,拿「非關愛情」當首波,就是強調這種需要聲音彈性高的中板在女歌手只有孫盛希能唱,但後來想想,欸至少她星光學姊劉明湘也能唱「非關愛情」這類型的歌也不遜色,但我敢說希希在唱這種中快律動歌排到女歌手 top 3 應該是沒問題了(說到這點,劉明湘最新那張《我不要再比了》沒有一首有殺傷力的中快板實在讓人可惜,或許劉明湘可以試着向學妹希希邀歌喔)

值得一提的是希希的中文水準似乎進步的不錯,比起之前「Girls」那張奇異的「你的誰」和「Girls」,這次她親自填詞的「非關愛情」所用到的語言能力、手法層次多了很多。而且面對鏡頭的表現也自然很多(想當初「少一點天份」MV掩嘴驚訝的演技實在非常好笑)


在經過三首中快板後,就緊接着專輯最大的爆點「是他不配」(這麼快就要進入高潮啦?)。這首歌搭配台劇《浮士德的微笑》片頭,在戲劇開始宣傳時就引來很多人關注這首歌,一分半鐘片頭在 YouTube 已經獲得五十多萬點擊,還有很多外語留言表示喜歡。

「是他不配」這首算是抒情搖滾,而且雖然說歌詞並不到特別厲害,可是包括和聲的編排交錯、音律起伏、副歌後面的鼓聲還有人聲用盡全身能量唱出來的感覺,實在是非常強而有力,強力到如果說這首歌入圍了金曲獎「最佳年度歌曲」或其他單曲技術獎的話,我一點也不會意外。

而且更重要的是,由華星開始等希希唱搖滾殺氣類的歌曲的聽眾終於等到了「是他不配」這首歌(如果被評審指定唱「王妃」那首不算的話),就是以前玩過 band 唱過東京事變的人怎麼突然變得這麼溫馴呢?這首「是他不配」正好告訴大家,range 不寬並不表示不能唱大氣的歌哦。而且這首歌厲害在,就算是平想沒有熱衷於聽音樂的人,聽到這首歌時你很大機會會回頭。(真的,拜託《我是歌手》之類的比賽節目找人來唱一下吧,這種攻擊性強又討喜的歌怎麼還不快選啊)。雖然後來我看到製作人有陶山時,我心想︰找陶山來未免也太犯規了吧,這首歌應該有陶山在而加了很多分吧(陶山Skot Suyama是一個非常厲害的音樂製作人,寫出過「愛不需要裝乖」、「愛你」等超級 hito 的歌)

題外話:在我想像什麼類型歌手也可以唱「是他不配」時,我突然想到同為華星2班的季軍賴淞鳳的聲,套進去歌中效果也蠻好想像的。也許希希真的可以幫華星2班十強各寫一首歌出合輯,或來一個同樂會 live 也不錯(雖然都事隔這麼久還有哪家唱片公司要幫華星2發合輯啦!)



這張專輯中另一首陶山參與製作的歌「Don't Panic」,主要由星座專家唐立淇填詞,希希跟陶山也有參與填詞(這次滾石唱片放的宣傳重點似乎在十首歌除了「非關愛情」外,其他9首歌都由來自不同背景界別的填詞人填詞,大部份人非專業填詞人,所以請不要試圖把專輯填詞跟林夕、黃偉文之類的大師比)。在十月左右聽到搶聽會唐立淇手機側錄版時其實我第一下的反應是「不妙」,因為這種英文詞摻雜快一半副歌的積極向上歌我個人比較不愛;但錄音室版聽起來很不錯,整首歌都很緊湊沒有冷場,編曲也稍微強調了節奏重拍導致公路趕路的速度奔馳感具體表現出來,而不會只是平板無趣的散步式感悟人性心靈雞湯。



專輯中的抒情慢歌主要集中在中後段,包括「嫌疑」、「微笑帶過」、「迷些路」、「塌下來」等。基本上我不懷疑希希唱抒情歌的水準,畢竟從華星2開始聽她唱她抒情就會很清楚她很擅於唱抒情歌。比起上一張「Girls」抒情慢歌都偏向鋼琴弦樂的正統路線,這一張的配器則較為特殊,像跟 Matzka 合作的「迷些路」前面那段類似古裝片高手對決的音效,「微笑帶過」前奏跟中間間奏有段類似夢話的 murmur;就算是貌似最貼近正統路線的「塌下來」副歌也有一段強調鼓聲的副歌,我還在想是不是大鼓(不要欺負我這種手上沒歌詞本的聽眾!)。我不會說哪一種編曲下抒情歌比較優越,但這次的抒情歌聽起來新鮮感跟畫面感都很足。

這次專輯除了「非關愛情」跟「三人舞」外,其他八首歌都分別搭了一些戲劇的主題曲或插曲,雖然並不會出現大家所擔心的免洗感或雜亂感(所謂免洗感請聽聽 TVB 戲劇做出來那些,感覺就是為唱而唱而已);但我覺得能有這麼高的比例的歌搭劇多少也出於一些機緣巧合,像是「嫌疑」這首歌很有畫面感但又很特殊,如果不是《獨家保鑣》裡面有查案懸殊黑暗過去橋段而是搭上一般偶像劇,這首歌也很難派上用場吧;但在《獨家保鑣》戲中對的點出現「懸疑」這首歌真的很加分。而像是「微笑帶過」這種正統大眾抒情歌在電視劇劇情搭配下渲染力也加分了不少。在你有點疲勞的時候「塌下來」也很入耳(雖然在電視劇影響下「塌下來」純伴奏本身也很好聽)

如果專輯內真有一首歌對我而言只是還好的話,我可能會選跟 Matzka 合作那首「迷些路」。就是當你看到歌手找到 Matzka 合作時,你應該會希望是甚麼特殊的雷鬼曲風或是帶點怪奇的歌(像韋禮安跟 Matzka 合作那首「金銀島」)。當然「迷些路」作為男女對唱的情歌也不錯,只是聽的人會很想問「為什麼是 Matzka 而不是正統抒情男歌手?」,導致唱到男聲部份我一直自行腦補華星2冠軍林欣甫的聲音(到了現在我還是想念希希跟欣甫經典對唱「我愛他」  - 等一下你這樣對 Matzka 禮貌嗎?)不是,我的意思是,當這首歌是男女對唱情歌時,這首歌既沒有非 Matzka 不可的特殊性,也沒有讓聽眾覺得這對歌手的聲音有男女情感關係(就像是電視劇中一對看起來不像會在一起的角色 CP 莫名奇妙地在一起)。雖然現在欣甫也沒有在線上發展了,至少樂人 live session 錄一場怎麼樣?

專輯歌曲評等︰(6星滿分)
4星★★★★        ︰「迷些路(ft. Matzka)」
5星★★★★★    ︰「非關愛情」、「單身≠失戀」、「三人舞」、「塌下來」
                                  「Where will you go」、「Don't Panic」
6星★★★★★★︰「是他不配」、「嫌疑」、「微笑帶過」

如果再要6星裡面硬要比的話在「是他不配」我要加到破錶謝謝(所以是「微笑帶過」季軍、「嫌疑」亞軍、「是他不配」冠軍的意思是嗎?)

(對了,你不是應該評論一下專輯的概念性跟流暢度嗎?)如果硬要講的話,我想 Between 這張專輯主要是圍繞曖昧不清、帶着的矛盾灰色地帶吧,像是「非關愛情」卻變成「Let's talk about love」,痛徹心扉卻要「微笑帶過」。可是講真的專輯的概念性對我而言很少是專輯好壞(或我會不會買這張專輯)的決勝點就是了。

(怎麼很少見板主有 3 星以下的評分?)你覺得專輯如果真有這樣的歌,我還會買下手嗎?

2016年8月20日 星期六

最近正在聽 2016.8.20 2016年夏日私房新歌精選

所謂私房新歌, 意思是指我私下常聽的歌。為什麼要強調"私下"呢? 難道我其實並不喜歡平常所推介的歌? 當然不是, 我又不走偽君子路線, 對不?

當然大部份時間那些被推薦的歌是我常聽歌的一部份。但像你愛吃的食物一樣, 有些你會搬上枱面推介的菜其實你不見得會常吃, 或有些你私下很愛的菜式, 卻因為它不夠一擊即殺, 有其他更大的菜有更多人正在期待, 導致你不太好意思端你私下愛到不行的菜式。(例如說: 如果我跟你推薦酒樓的餐前花生, 你應該覺得我瘋了吧。可是我真的想吃花生啊)

1. 拼圖 / 艾怡良(曲︰KIM SEOK JIN;詞︰KIM SEOK JIN & SA: 陳宏宇)


台灣騷靈歌手艾怡良六月發行的新專輯《說 艾怡良》 正好說明了私下常聽跟樂評者會搬上枱面推薦的分別。其實整張專輯都非常好聽 (官方試聽在此), 在聲音特色, 態度跟歌的故事感之間的平衡很精準。不過要我真的選一首單曲代表推薦整張專輯, 我真的選不上來, 因為專輯內我常聽的歌跟我覺得能代表艾怡良特色個性的歌曲截然不同:

(1) 專輯內有特色, 絕對要搬上枱面用力推薦的歌: 逃生計劃, 空頭支票, 我們的總和
(2) 我私下聽了無數多遍的歌: 拼圖, 寂寞無害 (好啦, 逃生計劃我最近一星期內算常聽, 但比起前兩首的次數還是有差)

我想樂評人看到這段應該會恨我吧, 就是我這類骨子裡愛着芭樂歌的聽眾太多, 導致這張近乎是艾怡良特色全創作有特色的專輯也要塞幾首市場性質的芭樂歌。如果你要我找夏季能搬上桌面推薦的歌, 我絕對會推薦第一類有特色(而且其實也非常好聽)的歌。可是我也無法欺騙大家說, 專輯內我不偏愛"拼圖"和"寂寞無害"。

"拼圖"這首歌是台灣電視劇《遺憾拼圖》片頭曲(不得不說, 這劇的片頭尾都很強), 是一首輕快, 帶點甜蜜的歌曲。雖然 bridge 的歌詞有點小刻意, 但整體經歷波折後終於找到對的人感覺很明確。艾怡良的嗓音咬字有點西方歌手的野性和靈性, 加上復古感重的和聲, 讓整首歌歷練感再加重, 變成不只是簡單直接的輕快歌, 更有西洋樂跟復古音樂的混合感, 新鮮之餘又具有質感, 跟一般的中板歌曲比起就跳躍出來了。

現在的問題跟上一張《大人情歌》一樣, 聽眾最愛的艾怡良不一定是最有特色的艾怡良。如果你看過艾怡良2010年左右《超級偶像》比賽片段的話, 你可能會疑惑那個很騷, 歌聲有黑人靈魂的艾怡良到底去了哪裡。可是當她真的把很有特色那一面拿出來時, 大家又真的給了她足夠實質上的支持嗎?

(艾怡良版本的 Mercy 被很多人稱為可能是華人裡面目前唱最好的版本。如果你沒聽過她唱 "Mercy" 的話請趕快去聽一下, 我是說 Right now, 不然你可能會錯過稀世珍寶了)

2. 壞與更壞 / 林宥嘉 (曲:林家謙;詞:黃偉文)


"壞與更壞" 是林宥嘉首次挑戰全新粵語歌, 收錄在今年的新專輯《今日營業中》。很多香港的歌迷都被這首粵語歌被感動, 不只是因為有台灣歌手這麼積極地唱一首粵語新歌, 副歌首句"留下差跟壞 請表態"也戳中很多香港人面對的困境。

其實近年來台灣歌手中, 也不只林宥嘉發過了粵語歌曲。星光大道評審之一黃小琥(滅絕師太) 在2013年也有一首國粵台語交錯的"心愛的人", 粵語佔了半首副歌(但你知道, 副歌會多 repeat 幾遍)。師太的粵語咬字是真的不錯 (就算完全不放下標準), 雖然那首主要是展示師太在 pub 演唱經歷下具備唱各種語言的能力, 應該並不旨在攻粵語市場的聽眾。

話說回來, 我喜歡這首歌的原因不是因為我是香港人, 也不是因為我對歌詞多有共鳴; 而是在這首歌裡面聽到以前從未聽過的林宥嘉。大家都知道林宥嘉很會唱, 很多曲風他都能掌控得遊刃有餘, 什麼歌都會唱出他的特色。可是也正因為這份遊刃有餘, 導致我很多時候聽他唱歌時, 我只聽見是林宥嘉在唱 (像是"嘩, 唱得這麼行雲流水除了他還有誰能唱得到"), 可是他在說什麼故事我個人並沒有很專心在聽。

但是來到了這首粵語歌, 我聽見了之前我沒聽過的凝聚力。也許是語言不熟的關係, 導致他駕馭這首歌時要花更多力氣, 甚至是之前沒有使用過的本能。這股比平常強的駕馭歌的力度很吸引人, 也很有凝聚力。像是最後一遍副歌 "仍能愉快" 用真音衝那邊, 讓我想起之前星光常講的唱出層次的方法 (第一遍假音, 第二遍真音), 那個衝法是很直接本能的。你有多久沒聽過林宥嘉放下平日咬字轉音等等的技巧, 用本能把每個字很認真地唱出來呢? 我個人覺得, 這個真實質樸的林宥嘉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迷人。

(所以你在鼓勵他接下來發一張全外語專輯, 讓他一直逼着用本能來唱嗎?) 這次他專輯MV 有兩首歌都是日本導演拍的,下次要唱日語嗎?


3. 別說 / 關詩敏 (曲:關詩敏;詞:關詩敏 + 周啟兒)


請大家忽略這首歌少女泡泡式的歌詞 (當然不忽略也不會不堪入耳)。有沒有聽見一個很輕的聲音在幫你慢慢地按摩? 有沒有聞到來到城市後花園的氣息? 有沒有聽見很單純很不造作的宮女用着你愛的聲音說着 "皇上吉祥"?

當然聽起來很舒服的中板, 背後也暗藏不少東西: 像是那些精準的半音 (關詩敏有打算走 bossa nova 路線嗎? 雖然我也不知道市場大小啦), 或是中英文交錯的位置很剛好, 英文咬字不會過度 over。而且這種輕快中板分辨高低的要點之一在於聲音彈性, 要是不夠彈性的話整首歌就會變成死甜, 而這一點在這首歌是具備的。

關詩敏是華星第一屆冠軍 (星光系列史上最年輕的冠軍), 也參加過中國好聲音4 加入周杰倫的戰隊。這首歌收錄在她剛發的新專輯《綻放2.0》, 有少女情懷(她才20歲你是想怎樣?), 也有一些展技歌 (例如"渴望"), 整體權衡比上一次《關在家》有進步。雖然我個人最愛還是她在華星時的表現 (她真的很會唱老歌), 希望她將來發展順利, 找到更好製作人、好的唱片公司。


4. 餘波盪漾 / 田馥甄 (曲:李雙飛;詞:徐世珍 + 吳輝福)


這首歌收錄在田馥甄第四張專輯《日常》, 是第二波主打歌。一如以往, 第二波主打通常是情歌, 但這首的芭樂度比過往減低很多, 算慢熱型的歌。

聽這首歌時, 我請大家一定要用耳機來聽, 因為那個編曲很有誠意, 也很窩心。其實整首歌旋律不算張揚, 可是編曲管弦的細節加了很多份。像是副歌 "陪伴在我的身傍 yeah aeh yeah"後面, 或是尾奏都有類似雙簧管的聲音, 讓整首歌更有溫度, 像是披在身上的毛衣, 乍聽好像沒什麼存在感, 可是在某時某刻你會發現, 這毛衣真保暖。
而且這首歌裡面, 田馥甄的咬字收斂了很多, 不會過度搶戲 (遙想14年金曲獎表演, 我表示我無法接受那個 "哭砂", 即使原唱說唱出了新意)

(不過我想發問是, 是不是有幾句音準偏低啊? 是故意的效果嗎?)


5. 腿之歌 / 黃路梓茵 Lulu(曲/詞:阿達 + Lulu)
 

Lulu 其實目前不是專職歌手。她目前較大的事業是在台灣當主持人(像剛過去的台灣金曲獎串場主持是她), 雖然她到校園主持時也常唱歌墊時間, 但又雖然學生們對她唱歌反應不錯。她聲音條件雖然不到出眾, 但整體已經算穩定和好聽了。

今年夏天, 她自行集資發行 EP《腿之歌》, 首波主打"腿之歌"講述腿粗女子的心聲, 是一首輕快幽默的歌。這首歌在輕快之餘, 明確的節奏感也讓聽者想跟着搖晃, 加上帶點日式味道的旋律和 MV 風格, 就成就這首幽默的作品。而且也沒有太多有的沒的, 花腔啊, 電音啊, 一切都很剛好, 最重要是輕鬆無負擔, 但又不會太空洞。

也許這道菜不足於端上大場面拿來宴客,可是偶爾拿來煮熱或聽一聽, 欸, 真的不錯欸。

總括而言, 大家是不是覺得主持人我就是無可救藥, 明明就熱愛那種直接流行的芭樂歌卻試圖要裝深度。可是,聽者就是這樣啊,常見的東西就覺得過於平凡,可是當離開了常見的東西就開始想念它。

2016年8月15日 星期一

未完成的旅程#32 我在Manchester的生存之道 之「沒那麼簡單,但也沒什麼」Part 3 認路篇

片頭曲: 我也很想他 / 孫燕姿
其實我只是想說這是電影《在世界的中心呼喚愛》的台灣版宣傳曲而已, 因為今天大家會在 Manchester 幾個重要的中心點, 呼喚愛, 啊不是, 是尋找生存之道。

(1) Piccadilly 火車站 vs. Piccadilly Garden
在 Manchester 有兩個非常重要的交通樞紐, 一個是 Piccadilly (Railway Station), 另一個是 Piccadilly "Garden"。前者是火車站這不用說吧, 普遍以此為終點站的巴士都稱之為 Piccadilly Piccadilly Railway Station。

Piccadilly Railway Station
至於 Piccadilly Garden 也是不少巴士路線終點或中轉站, 通常約朋友去 Market street 等市中心商業地帶都會在 Piccadilly Garden 等, 有時朋友們會說成在Piccadilly 等。問題來了, 到底我們說的 Piccadilly 是指一樣的地方嗎? 兩處相近嗎? 看來歌手林凡有答案。

插曲: 很遠的近 / 林凡
"離得很近    卻像是很遠    離得很遠 卻像是很近
 這麼大的風 要不是愛情 我怎麼會 再相信愛情"

 
(現在看到兩者差多遠了嗎?)
兩個地方其實並不相鄰, 差距約5-7分鐘步程, 說遠不遠; 可說近也沒很近。難道, 這是證明友誼默契的考驗嗎? 難道真像預言中"寶寶迷惘, 但寶寶不說"?(製作人︰不確定就問啊)

(2) 路癡懶人法 之 "如果你愛我 不要放開..  Oxford Road"
這裡所定義的 Oxford Road 包括該直線大馬路往下延伸的 Stockport Road 的一小部份, 大家可不要說因為越界就不敢去, 錯過。

在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很多重要的地標, 上課地點都位處 Oxford Road 兩旁, 加上路上有多家超市 (規模是屋苑超市大小)。如果你住在 Whitworth Park 的話, 那你的人生大部分時間都在Oxford Rd 也沒問題, 就算你不打算認路, 不離開 Oxford Road, 你在 Manchester 生存下去也沒問題的。

圖中的是 Morrisons 和 Tesco 超市
照片左邊和右邊還各有一家超市

另一方面, Oxford Rd 就像Manchester 的北斗星。就算不慎在校園或是附近迷路, 只要能確定你離 Oxford Rd 不遠, 或是正在前往 Oxford Rd 不遠的方向, 那恭喜你差不多成功離開迷宮了。 因為在 Oxford Rd 有多條巴士路線經過, 加上大學重要建設都沿 Oxford Rd 而建, 所以來到 Oxford Rd 後找到自己的位置頓時就輕鬆起來了。

話雖如此, 可是真的迷路時, 要找到 Oxford Rd 可是比在紙上寫得還難, 因為 Oxford Rd 附近馬路向南走時, 不一定有路轉回 Oxford Rd, 反而離 Oxford Rd 越來越遠, 導致你不得不回頭。又或是你很硬脾氣想找 Oxford Rd 以外的路徑。到真的迷路碰壁到失魂落魄時, 再強大的自尊心, 也比不上希望 Oxford Rd 回到自己身邊的渴求, 忍不住大唱 "I love you ... And I miss you"

" I love you, and I miss you
該忘的 都盡量 讓他模糊了
剩下的 尊嚴都 不再堅持了
真的愛過 才知道那麼痛"

P.S. 千萬不要在前往超市購物, 拿着一袋兩袋食品日用品時才突然想四處探路。因為東西太重的關係, 走不遠之餘, 迷路起來可是狼狽到不行呢。

(3) Read after me : Whitworth Park, Whitworth Hall, Whitworth Street
看到這裡, 我相信大家都想問這些地方是不是指一樣或相鄰的地標。答案是否定的, 而且三者差的未免也有點遠。

Whitworth PARK 既可以指市內一家大型藝術館和戶外公園, 也可以是指鄰近的學生舍堂。
至於 Whitworth Hall, 是 Whitworth Park 以北三分鐘路線外的教堂類建築物, 是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中心地標之一。

而 Whitworth Street, 則是位處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North campus 北部校園北面的邊界, 離 Whitworth Hall 最少有 10分鐘步程。

所以不要再把名字相似的東西理所當然地當成相鄰位置就可以了。



片尾曲:沒什麼 / 黃小琥

大家是不是覺得路癡在 Manchester, 難度上其實也沒什麼嘛。

雖然以上技巧能保證大家不會在這個城市不會大迷路, 但是想在城市內活得精彩, 找到街頭小巷的秘密的話, 大家還是要多冒險多嘗試。碰壁其實是成功的開始, 因為 "肯認錯 會學到很多"嘛。

未完成的旅程#31 我在Manchester的生存之道 之「沒那麼簡單,但也沒什麼」Part 2 人生不能沒優惠卷篇


大家都知道在英國消費,省錢不是簡單的事。但當你知道 Manchester 市內充斥着各式各樣優惠券時,省錢的煩惱,頓時也變得沒什麼了。

在英國, 可用的優惠券真是非常多。這裡我主要介紹巴士單程票背後的麥當勞優惠券, 外出用膳時用的 Gourmet society, Weatherspoon 連鎖優惠券和在 Manchester 常用的 MyLittleVoucher 這四款我用過的優惠券。

(1) Gourmet society
大家都知道在英國, 外出用膳的價格可是非常的貴。有時候真的沒辦法自己煮, 或是想出去外面體驗英國餐廳風情的話, 難道我們就非得要忍受高昂的價格嗎? 只要你有了這個 app 後, 答案是否定的。

Gourmet society 其實是一個美食餐廳的 club, 當然想成為他的正式會員的會費其實很貴 (一年會費大概 70鎊吧), 但像我這種只留在英國不到半年時間的交換生, 我當然善用他的三個月免費試用用盡裡面的優惠啊。這也導致我當時決定吃什麼時, 常常先打開 app 看看有沒有什麼優惠再說。

當你登記成為他的會員, 下載他的 app 並登入後, 在名冊上的餐廳消費時就可以享有各種優惠, 包括食品價5折(請注意飲品照樣原價), 或 overall 七至九折不等, 或是點兩份 meal set 只算一 set 的價錢 (這根本欺負單身食客吧, 快點唱 "單身(不等於)失戀"嗆餐廳吧)

插曲: 單身  ≠ 失戀 Single unequals lovelorn / 孫盛希 Shishi Sun
(英國餐廳表示: 誰 care 你有沒有失戀, 反正你也沒本事一個人吃完兩個 set meal 啊)

但有些受歡迎的餐廳會很機車地說, 周末晚上不設優惠。可是正常人都在這些時段會想到要出去外面食吧, 這些優惠又有何用呢?

(2) Weatherspoon 酒吧優惠券
Weatherspoon 是一個連鎖酒店品牌, 下面還有一些分支。這些連鎖酒吧 Bars 除了酒精類飲品外, 也提供各式咖啡, 甜品, full breakfast甚至正餐; 而且在9月份開學時派了一本優惠券小冊子。 雖然十一月初就馬上到期, 除非你三餐什麼都在那家酒吧用饍, 否則是不可能用完的。

食物質素方面, 作為連鎖餐飲企業的話, 水準確實是非常穩定, 而且價錢是易吞進去, 適合單身食客。(兩人的話隔壁酒吧有些 2-in-1 的 set, 總之就是欺負單身人士就是了)

其實我不確定這本優惠券是不是全國通用, 不過我在 Manchester 以外的城市經常見到這系列的酒吧, 所以出門去其他城市也可以帶着這本優惠券小冊子善用優惠哦。

(3) LittleVoucher
這本小冊子適用於Manchester 內多個商店, 除了正式餐廳外, 快餐, 體育用品, clubbing, 飲料店, 零食店, 健身用品, 水族館等都有相應優惠券, 實在是在 Manchester 生活的人民很重要的東西 (話雖如此但其實我並沒看到很多人在用)。

不過這本東西的缺點是, 優惠商店的編排很混亂, 導致我很多時都忘了裡面有沒有我所經過商店的優惠, 每次都從頭翻起其實很麻煩。加上裡面優惠期限並不相同, 相距很遠, 加上有些優惠券有限制, 導致你遺忘一陣突然想起的優惠這樣就過期了。但總括而言, 因為優惠冊覆蓋面太廣, 導致我定時也會看一下有沒有有趣的優惠。

這個優惠小冊子也有網上版 (連結在此) 記憶中可以 download 然後印出來。不過花時間閱讀這片東西, 會很花時間, 就看你 time cost 多大了。

(4) 巴士單程票背後的優惠券

在 Manchester 坐巴士不像香港般拍八達通或是付零錢進無法找續的箱子中, 而是向巴士司機說明目的地和票種後, 一手交錢, 一手交車票和找續。(後來我也聽講 Manchester 有適用巴士的 Get me there card/app, 但似乎使用的人不多)。巴士票種十分千變萬化, 單程, day pass, week pass, 限路線, 限巴士公司, 全市所有巴士公司; 我並不打算仔細介紹, 因為我真正使用過的款式不多。

重點是, 巴士票後面通常有快餐優惠券(通常是麥當勞)。在英國, 吃一頓巨無霸餐正價快四鎊, 而且不附飲料。忙碌起來無法不吃 M 記的時候, 有優惠券會讓自己心舒坦一點呢。
也要注意的是, 優惠券的限期不一, 有時是乘坐巴士後三星期內, 有時是十一周, 所以這些優惠券要小心管理啊。

在這裡我實在覺得精打細算, 熱衷使用優惠券的主婦在Manchester 這裡會覺得很開心, 在掌握多種優惠券使用方面充滿刺激的挑戰。

Manchester 的美食地圖?我想應該沒有這回事吧, 因為你在 TripAdvisor 搜尋的話, 排得較前的餐廳大多是印度或中東菜式 (可是為什麼你不直接去中東或印度吃呢?), 而且在英國求美食也未免太緣木求魚。

好啦, 確實是有幾家在英國內比起來還不錯的, 像 Lobster and Burger, Peachy 什麼什麼自助餐也還不錯。可是, 我想沒有人會為美食而去英國吧, 你又何苦問我美食地圖呢?

你真正該問的人, 應該是當地晚報 Manchester Evening News (MEN)。雖然新聞文風偏小報(就是報很多聳動的新聞吸引讀者眼球那種), 但平日也有一些餐廳的介紹, 雖然主要在我離開 Manchester 之後才有報導所以我個人是沒去食過。另外, MEN 在像聖誕節等大時大節會有報導提醒大家什麼超市關門, 什麼交通工具停運; 甚至還教大家烤火雞步驟和所需時間計算機, 算是很棒的生活資訊來源喔。

片尾曲:沒什麼 / 黃小琥
想外出用膳時或過生活時省點錢, 其實也沒什麼啊。

2016年8月13日 星期六

未完成的旅程#30 我在Manchester的生存之道 之「沒那麼簡單,但也沒什麼」 Part 1 開啟學生銀行帳戶篇

這一集是講我在 Manchester 當交流生 exchange 半年生存的方法。請注意,我是說「生存」,不是「生活」,所以這並不是如何在 Manchester 過上好生活的聖經寶典。如果各位也有機會去 Manchester 生活的話,我相信你們會找到比我更善用 Manchester 生活的方法。在這,我只是提出缺乏獨自生活經驗的我如何在 Manchester 過了半年還能完好無缺。
片頭曲:沒那麼簡單 / 黃小琥 「感覺快樂就忙東忙西 感覺累了就放空自己 別人說的話 隨便聽一聽 自己做決定」 (參考自當時同樣也去 Manchester 交流的同系同學的動態)
一個人生活,一開始確實沒那麼簡單啊,尤其是人生路不熟的情況下總是會多走了很多的彎路。在所有事情都要一力完成,不再像以往有人可以依賴的情況下,很容易把自己做得累死。
而且一個人作主對包括我在內的選擇困難症患者而言,可也不是輕鬆的事情。例如在半年的時間內,不論是學校,hall,或是校外機構都有很多活動事件拉着你去參加,而你自己又對 exchange 又有很大期望目標(比如說,在海外學生面前表現優異成績,或是環遊世界),在蠟燭兩頭燒的情況下(加上 Manchester 課業就算只求合格也不輕鬆),時間要怎麼取捨呢?實在讓人痛苦糾結啊。
可是在生活了一段時間,找到對的生存小撇步後,一切就輕鬆起來了,一開始很不簡單,看起來很多痛苦的事情,現在回頭看就會覺得,其實也沒什麼嘛。所以,當你在外地生活初期覺得痛苦的時候,就找屬於自己的生存之道吧。
在冠冕堂皇的致辭後,是時候看我當時候怎麼渡過這半年吧。這一集講的是money and banks。這裡我沒打算教大家如何兌換英鎊最化算,因為我自己也沒什麼相關智慧(不過反正在英鎊低迷的時候掃就對嘛)。我是要告訴大家的是,如何在 Manchester 開啟學生銀行戶口,還有如何跟英國銀行交手。
據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曼徹斯特大學提供給我們的資料,像我們只去半年左右的交流生只有 Barclays 巴克萊銀行和 BoC 中國銀行會讓我們開戶口。可是,我個人是沒有在 Manchester 見過中國銀行有分行,反而東亞銀行有家分行在市中心。
為什麼只留半年,也要在英國開銀行戶口?
  1. 在英國或歐洲,debit card是很常用的付款方式,而當地debit card 是用密碼制,不像香港刷信用卡用簽名制的方式;有些店鋪或是火車售票機可是無法讀取香港的信用卡或提款卡的。
  2. 現在香港的提款卡很多都是銀聯系統,可是在西歐,就我個人觀察,銀聯的覆蓋率真的不高(補充︰如果你有恆生信用卡的話也可以透過某些方法啟用西方常用的 Plus 提款系統)
  3. 使用香港 Visa/Mastercard 信用卡在海外使用外幣消費每次都有百分之二左右的手續費,搞不好直接匯款到海外戶口省得較多(其實我沒很認真算)
  4. 像當時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我的宿舍說宿費只收 debit card (or cash maybe,但誰隨身會隨帶這麼多 cash?)
  5. 不去當地銀行開戶口,怎能增加見識?(什麼爛理由?!)
申請開一個學生戶口, 除了要護照證件外, 還要學校發出的 bank letter 證明你在學校讀書, 為期多久等等。去申請 bank letter 的時候, 你要先知道所去的銀行分行地址 post code 等等。當然你也可以叫學校幫你開沒有地址上款的 bank letter, 只是我也不知道能不能用而已, 因為有些銀行很固執地不一定收。
要知道地址詳情的最大問題是, 有時你所認知的地址不一定正確。例如說 Barclays 在 city center 範圍內只有一家專門辦理學生戶口 (而且在 Market street 一帶有最少三家 Barclays 導致很易搞混), 你去了其他分行的話, 那些分行職員會給你正確分行位置和地址。問題來了, 那些職員準備的是 bing 必應搜索引擎 (IE Default 那個) 的地址和地圖; 跟官網上的地址和 postcode 是不一樣的。萬一給錯地址的話, 搞不好那張 bank letter 就廢掉, 申請銀行戶口又要重新排隊。所以在排隊拿 bank letter 之前千萬要把銀行分行地址確認正確。
另一方面, 當全市只有一大 (其實並不大) 的分行處理學生戶口事務的話, 申請銀行帳戶的事就要儘早進行, 而且絕對要把這件事排進剛到埗要做的事 priority list 前面的位置。真正開辦戶口的時間不長, 就我記憶中一星期內就收到銀行卡了; 但排隊拿到當天申請籌並不容易。高峯期時,據說要清晨六時多就要去排隊拿當天辦理的籌, 加上英國銀行一般早在下午四時左右就關門, 所以一天內籌的數量不多, 要應付全 Manchester 學生的數量根本遠遠不夠啊。
尤其早到者更要把握學生人數不多之時盡早辦理。不然當 local 或歐洲新生稍後到來後也要開戶口時, 到時輪候辦理申請的隊伍會長到隊尾也望塵莫及啊。
網上可能有些資訊說可以電話或網上預約。根據我個人的經驗, 就開戶口事宜時, 不要過度相信電話或網上專屬 online chat服務員的話。尤其是辦公時間以外, 雖然說電話或網路熱線是24小時服務, 可是那些人員可能是身在世界不知何處的服務生, 所接收到資訊有很大的偏差 (例如他們不知 Manchester 只有一家專門處理學生戶口的分行), 導致他們處於狀況外, 完全無法解難。而且他們會訛稱可以預約開戶 (而且不是一兩天後,是兩星期後之類的時間), 但當時間到了去到分行時, 銀行職員會說不設預約, 當天籌全派光, 下回請早。這個時候, 你是不是很想當場大罵髒話。
插曲: 黑吃黑 / 阿密特 「你的頭長在哪邊 怎麼不在脖子上面」(你知道,人在連續被晃點誤導陷害之下,很容易冒出情緒性字眼,小朋友請不要學啊)
但話說回頭, 有一個情況下你可能會喜歡電話或網絡接線生一直丟三落四, 自相矛盾的行為。我當時被接線生「老點」得太多次,加上他們的話跟分行職員經常矛盾,例如在分行職員提醒我只能在那一家分行辦理賬戶手續後,接線生仍然告訴我可以在其他分行預約。類似的事件發生得太多遍,導致我火大得(在完全不care禮節跟英文 paper 3 教導的語境意識下)向銀行交了網上投訴表格。結果後來銀行發了一筆賠償金,金額不算多,但也不算少。收到錢時剛好正值我錯過倫敦預訂火車導致要多花53鎊買票,這筆錢簡直是我的及時雨啊。
這裡並沒有鼓勵大家要做奧客,故意去找銀行漏洞以騙取賠償金的意思(畢竟這會敗壞自己來自的地方的名聲)。但是當你覺得受到不公的對待的話,可不要把委屈吞進去,要跟對方據理力爭啊(當然要在理性的範圍內,我相信讀者們都有智慧拿捏吧)。除了可以協助對方改善服務質素外,自己也可能有意外收獲啊。
「冷戰比吵架麻煩 有欠不還 早晚要一起買單 你將溝通想成刁難 讓裂縫在擴散 修不好的情感 我寧願換」 所以說,營商之道裡面,企業跟客戶有良性溝通,客戶有不滿就「三口六面」攤出來講後馬上解決問題誤會,總比客戶背後暗放冷箭,導致企業名稱受損好很多吧。

片尾曲:沒什麼 / 黃小琥 一開始在經歷開戶手續時,覺得一切真的不簡單。可是現在看來,其實也沒什麼啊 XDD

2016年8月10日 星期三

未完成的旅程 The Unfinished Journey #29 Berlin 柏林 Part II(2016.1.1-2016.1.4)

預告一下: 上次被暫時跳過的 Berlin 主要是有關二戰或冷戰時期的博物館。雖然其實後來也有歌曲取材這些事件, 可是為了讓整個閱讀體驗凝聚一點, 這集就沒搭片頭片尾曲了。

在第一天的下午, 我去了 Anne Frank Museum。Anne Frank 是一個猶太裔小女孩, 本來有幸福美滿家庭, 享受着全人發展 (講真的她在戰前的閒餘活動可能比現在香港就學的小孩更多姿多采,而且生活的顏色更燦爛)。可是,自從德國納粹政權上台,對猶太人的逼害逐漸浮面的時候,她們舉家就得逃往荷蘭。當德軍佔領荷蘭的時候她們一家人就要藏匿起來,可是最終還是被揭發。她們被運到集中營去,後來在德軍戰敗投訴前幾天,這位女孩就去世了。後來她的日記被親人發現,出版成我們後人所認知的"The Diary of a Young Girl" (或 "The Diary of Anne Frank")

我知道大家較為熟識的相關景點是位於荷蘭安妮.法蘭克之家。而在柏林的市中心,也有一家關於 Anne Frank 的博物館。這家博物館並不算大,裡面主要展出 Anne Frank 的生平和當時德軍政策的時序對比,可以看見受壓迫的族群的生活隨着德軍的壓逼日益加深下的推移轉變。裡面也有一些現今來自世界各地的小朋友講述種族歧視為何不對的 video,也有他們自己小故事的分享。雖然用的科技手法並不是重點,但我只記得裡面有點迷霧電子感的設計。

博物館路徑一開始有一段 video,當中有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People by nature want to kill, (to) destroy」。雖然我很不想承認這段話,畢竟如果把這句話把跟你朝夕共對的人連在一起的話,想一想也覺得毛骨悚然。可是再看看現在恐怖份子多愛用最激烈的殺人手段,這句話也真的,有它的道理。



隨着看的展館或其他博物館數量越來越多的時候,我只能說,在回看一些災難動盪的時期,可以發現人性的黑暗,也可以發現人的善良光明;只是當你看得越多的時候,會發現那些黑暗比想像中邪惡可怕(就覺得,正常人的心真的會被扭曲成這樣嗎?)

接着我就去了 Berlin Wall 一些遺落下來的遺址,和附近的一個相關的博物館。因為我是直接 Google map 搜尋柏林圍牆的位置,位於Anne Frank Museum 西北面的 Bernauer Str. ,所以我不確定跟平常大家去的遺址是否完全相同,比如說牆上的字,圖案之類。那個遺址原本是一個墳墓,當年要建圍牆的時候,墳墓被強行收回;後來拆除圍牆後墓地管理人本來想要回那片土地,可是經商討後就還是用作紀念碑。(要是我是可以作主的人,我應該覺得兩難;畢竟Bernauer Str. 這街道很重要,但原本的墳墓本來就是先人之地。)

在對面馬路的 Berlin Wall Museum 介紹了柏林何時被分為東、西柏林,兩地連繫如何由暢通無礙到完全隔絕。當時因為太多人去西柏林那邊工作營商,東柏林這邊沒什麼工作生產,全都要從西邊進口,經濟發展遠輸西邊;蘇聯政府受不了人民過度依賴西柏林,加上越來越多人往西邊跑,於是就突然之間封了東西邊。當時Bernauer Str.附近有連接東西邊的地鐵,還因此而實施管制。

聽起來好像偶像劇,但不是

在博物館裡面,大家可以看到當中也有不少人協助在東柏林的人穿過圍牆脫離蘇聯的管制,幫忙協助的人更包括知名運動員;雖然後來 Charlie checkpoint museum 也有提及更多奇異的逃脫方法。在當時東德經濟不算糟,甚至還不錯的時候,還是有些人不惜生命想要逃離,就為那口自由的空氣。我想一些香港人也無法理解吧。

博物館當中有一部份提到在圍牆的士兵會如何對待東邊想逃離的人。想當然爾, 他們被訓練要見一個殺一個, 不然就有嚴厲懲罰。因此, 很多士兵都祈求今天不要有人逃跑, 畢竟每天都要殺人也很可怕, 而且如果逃跑的人還包括他們的朋友也兩難。有士兵選擇只射腳 (就是所謂在面對職責跟正義的衝突時, 你是有跟隨良心的做法); 當然, 也有士兵毫不客氣就射殺逃跑者, 而且還從心底認同蘇聯對待逃亡者的做法。事實上, 一開始的柏林圍牆也沒我們想像那麼高, 只是後來逃跑的人越來越多, 蘇聯就用更堅硬的物料把牆建得更高, 甚至還多建另外的圍柵或牆之餘再通電, 就攞明不讓你離開就是了。

那不能去西方, 當時的東柏林人民去哪裡渡假呢? 根據我後來去的東德博物館所述, 他們主要去像捷克, 匈牙利, 奥地利等東歐旅遊勝地。當然也有人試圖以渡假旅遊為名用迂迴的路線脫離蘇聯統治, 可是蘇聯在很多地方都有很強的監控, 所以也不容易。

這個不是在德國拍的,而且奧斯威辛集中營也不在德國
到了第三天, 我參加了前往位於柏林市中心以北, 相距約 1.5小時火車車程 (差不多跟廣州跟深圳的火車車程一樣了, 不過還算在 Berlin 公交全日通範圍內)。像之前所提及, 當天真的冷到嚇人, 我一度還希望整天都留在有暖氣的火車中。連我們這些穿著有大衣的遊客都如此覺得, 更不要說被關在集中營, 沒什麼衣服可穿的猶太人他們寒冬的日子要怎麼過。



導遊一開始跟我們強調, 現在人們常常把 concentration camp (集中營) 跟 death camp (毒氣營)混為一談, 分別就是集中營除了被毒氣毒死以外, 至少還有被指派做苦活的生路。雖然這不代表說生路很好走, 但導遊的意思是最少有一條生路。

而且導遊把兩者的分別講清楚的另一個原因, 是因為集中營人們死亡的主因不是毒氣, 而是疾病和營養不良。在惡劣擠逼的居住環境, 無日無之的苦活, 沒有充份的飲食, 誰才不會有以上的問題。也因此, 很多被困在集中營的人被救出的時候, 救援人員都被他們的瘦骨嶙峋嚇倒。也有營內的人被壓逼得不敢相信任何人, 連救援人員來到時也把他們拒之門外。

那個集中營除了囚困猶太人或其他被納粹排斥的人外, 也會槍擊處決來自蘇聯的士兵 (因為希特拉也恨共產主義)。因為槍斃次數太多連自己士兵神經也受不了, 所以槍決現場的設計讓士兵看不見被槍擊對象倒下的樣子, 而且土地越掘越低以免屍體堆得顯眼地高。這分明是把人性中最後一點善良也要也它活活捂死。本來我還想說湮滅人性, 可是後來想, 到底人性本善, 還是人本性就是熱衷摧毀, 只是我們用種種方法制約住而已。



在傍晚回到柏林市中心後, 我去了 DDR Museum 東德博物館 (提醒大家: Berlin pass 不包括這家博物館喔, 雖然我也不清楚其他類似通行證是否包括這博物館。這個博物館的氣氛其實比較輕鬆。至少在東西德分開初期, 東德的人民還算安居樂業。

只是在蘇聯這種 command economy 裡面, 市場交易運作的效率也如一般人認知中低。例如說, 他們的火車券在一台機器中很易拿到, 不用付原本的票價。當局就想了一招,就是售票機投入硬幣時會發出很大的聲響,設計到可以見到上一手有沒有給錢;沒給錢的人會很易被他人辨認出來,當局就指望透過互相監察確保大家守規。可是, 這個時代, 聲譽的價值太低了。你不說, 我不說, 誰知道? 就算不用博奕論, 我想大家都猜到不論是聰明的選擇或是兩人一起選的話, 都是互相掩護才合理吧。

此外,以前東德的小孩常常在練習丟球。原來啊,是政府為了讓小孩隨時丟手榴彈。然後也有童話故事講述小孩在自由的生活下感覺很空虛,在跟其他小孩過着團體生活下領略到人生的意義,群體帶來富足。在看到這些東西的時候,我都不禁心想,這甚麼鬼故事啊?

議會也只是舉手機器

東德博物館裡面還有很多東德人民生活的剪影,會讓參觀的人看到不只是很嚴肅的冷戰時期箭拔弩張的氛圍,而且是開放的西邊以外東德那邊人民的日常,那種細微的瑣碎感我個人很喜歡看。



接下來我就去了位於腓得烈大街(Friedrichstraße,我一直都誤稱它為友誼大道)上的查理檢查哨,就是蘇聯跟美國管控範圍的交界位置,就是東西德人民想過去對方時要經過的檢查點。因為這裡不完全是難以跨越的石牆,所以早期很多東德的人試圖從這裡逃過去西邊。但也因為這裡視線不被阻隔,所以也有一些時候是士兵看着對面有悲劇發生,卻又無法阻止。例如說,有東邊的人想逃來,被蘇聯士兵擊打得奄奄一息,只差幾步就到西邊之時,在哨站的士兵因為不能惹事而不能過界救人。這就是1962年曾經發生過的事情。



哨崗附近還有一個博物館,也是講柏林圍牆建立後大家如何積極地逃離這片沒有自由的地方。在看介紹的時候,我只能說,當時想要逃的人真是無所不用其極,像挖地道已經是非常普通的招數,甚至有人自製飛機、用降落傘,不管安危也只為獲得自由。裡面有幾層樓的展館,看完之後你會覺得他們為了自由,就算當時的生活不算差,也要勇敢的為自己爭取(甚至已經很不顧一切吧)。我想很多香港人無法理解這種追求更高層次價值的心態吧,就是到了世界盡頭都係搵食至上,更不要講為了原則而捨棄利益,不過這也算是人之常情吧。


翌日,我去了猶太人博物館。底下那層主要是講在二戰期間他們如何偷生。有人間悲劇,也有善良曙光;故事情節跟前面相關博物館相似。從頂樓開始看下來,是這個種族發展的歷程,他自己的文化、文字等等(我只能說他們的文字好難學)。對猶太這個種族有興趣的人一定要來看,但請多留一點時間來看,因為發展歷史那邊好長;我當時時間有限,所以只能快速略過。

歐州之旅的描述也是時候完結了。本來還有半天 Frankfurt 和半天 Paris,可是營養價值真的太低了,所以就略過吧。下一集就是重頭戲,「我在Manchester的生存之道」哦。

2016年7月29日 星期五

未完成的旅程 The Unfinished Journey #28 Berlin 柏林 Part I (2016.1.1-2016.1.4)

這一集未完成的旅程,我們要去的是德國首都柏林。在節目開始前先作一個特別提醒,接下來的事件並不完全跟時序寫,中間有些發生的事情被暫時跳過,留到下一集才講。這是因為那些內容有點太沉重,順時序寫語調會過於跳躍,而且那些旅行經歷搭歌也很奇怪;偏偏我又有些適合搭歌的經歷;所以就這樣拆兩集了。



片頭曲︰愛其實很殘忍 Unresponsive love / 梁文音 Wen-yin Liang  (AGAIN!)

發冷之歌再再再度登場!(我想常看這個系列的讀者聽到這首歌都想翻白眼了吧)可是在這半年的旅程中,主持人領悟到︰「愛情中沒有最殘忍,只有更殘忍」;啊不,是「天氣沒有最冷,只有更冷」。在我留在柏林的那幾天溫度低到零下十度,手機更說體感溫度是零下二十一度,真的是冷入心脾啊。



到了Berlin 的第一夜, 下車後空氣瀰漫着很厚的霧氣, 在微弱的街燈下前路難以看清。加上外面冷冷的空氣摻雜着一點多年沒新建築衝擊的舊城區味, 讓人直發哆嗦, 讓人不禁由心領會,愛其實很殘忍啊,啊不,天氣真的冷到刺骨啊。

「每當夜裡(冷)醒  以為哭過就沒事」
(等一下,室內不是有暖氣嗎?)你知道長時間在很冷的空間逗留下,你的肌膚會對刺冷的感覺有記憶,即使在和暖的室內肌膚的神經偶爾也會勾起這個極冷的記憶嗎?(好啦這背後的原理是我隨便亂講的啦)

我覺得德國 hostels 很棒的地方在於洗澡間很多都有淋浴露和洗髮液提供, 這點在像英國等其他地方也不易找到。 雖然我希望趕快用完自己的。Hostel 房內有六個床位, 但連我在內只有三個人。其中一個似乎是來自中亞的男子, 他看起來很不想理任何人。雖然捷克 hostel 那位台灣青年也有一點, 但至少一開始硬聊下去的話防禦心降低了很多。但眼前這位我不敢講。

另外一個是女性, 到了凌晨一點, 她的手機不間斷在響。鈴聲不是很大聲, 就手機 default 那種, 可是是那種綿裡藏針式的煩人。而且她又不是接電話, 又不去關鬧鐘, 就任由手機響到自然停。我懷疑是不是她曖昧對象一直打來, 她遲疑要不要接 (雖然鈴聲像是鬧鐘但她中間摻雜着電話對話)。 如果不是那個男士長得隨時都要打人的樣子, 當她手機再響的時候, 我就要對她唱〈煎熬〉求她不要再煎熬我了。

"火在燒 燒成灰有多好
叫思念 不要吵"
提醒大家: 燃燒手機會釋出大量對人體有害物質, 所以這種畫面只能想像, 千萬不要真的做啊
(而且另一方面如果我當時真的大唱"煎熬"的話應該是隔壁房間求我不要讓他們煎熬吧)


翌日早上她向我道歉之後, 晚上手機又照樣在響, 那請問早上的道歉是什麼意思?



到在柏林第二天(2016/1/2)早上,理論上我應該早起床去參加一個 walking tour;可是因為種種緣故導致我遲了出門。加上我到了柏林才發現真正的旅遊景點離主火車站HBF 非常遠,而我當時租旅舍主要是以近主火車站 HBF 為原則選旅舍,導致我前往 walking tour 集合點時也需要花更多交通時間。結果我就趕不上那個 walking tour 了。雖然其實兩小時後,好像又有新一輪的 walking tour,可是這集合位置看起來就不像有 walking tour 的樣子,所以我懷疑其實整個 tour 其實是一個伏。

因為我當時只有露指手套。露指手套在零至四度的環境也撐得住,可是像這種比零度低很多的環境當然就不行了。我都感覺到我每一隻手指在輪流唱着發冷之歌。所以某程度上我也慶幸自己錯過了 walking tour,讓我有時間可以連忙去附近的時裝店趕忙買一隻厚手套(而且當時有特價,三歐羅就有又厚又精美的手套);不然如果照我原本的 schedule 走下去的話我一定不到一半就撐不住,手會過冷到壞掉一些神經細胞之類的東西。



在柏林旅遊,跟倫敦旅遊一樣,都可以預先在網上訂 travel pass 免費通行很多指定景點,但我老實講如果留的天數跟 pass 的日數一樣的話,其實並不化算。一來所包括括的景點分散範圍廣泛,二來所包的景點其實不算廣。但如果是我這種懶人,對柏林的行程沒 plan 過不知道要怎挑選景點的話也不知道怎麼去的話,買 pass 似乎也不錯。

當天第一個景點是領取 Berlin pass 的地方 Humboldt Box,是一個大雜燴型的博物館,裡面有發展中國家面對的貧富懸殊問題、有古代兒童玩具展出,也有農業發展介紹。有一層樓是四面圍着很大的落地玻璃,窗外的景色談不上很美,但有種飽歷滄桑的成熟感,好像這個城市在很久開始就經歷過很多事情;也有種曾經經歷戰火後殘缺的悲壯感(看不明白很正常,我只是試圖將當時看到的景像 free association 之後強行拼成句子)。




雖然當時我只是抱着等 Berlin pass 檔口開門的心態,順便遊覽那個博物館,而且外面真的非常的冷,導致我缺乏動力到外面街上探險。話說回頭,我覺得領取 London pass 的地方比領取 Berlin pass 的地方比較 user-friendly。倫敦通領取的位置比較接近地鐵站,旅客就算在附近亂走都能歪打正着找到那個顯眼的 counter(當然不能真的走太歪,不然兒時父母罵你「亂撞都應該答對這些考試題目」的意思真的是叫你「亂撞」嗎?),柏林通領取位置比較遠,尤其對住在HBF主火車站而言,首先要坐地鐡,然後又要轉乘巴士,下車後又有一段路要走;counter位置也有點隱晦,我也是要問了三個人才找得到,這是因為前兩個人都不知道櫃位正確位置。



拿完 Berlin pass 之後我就去了對面的 Art Museum (正名?)。因為外面實在很冷,當時我沒有厚手套在街上逗留找路找了一段時間,當時我還冷到眼水鼻涕嘩啦嘩啦流下來(你有聽過有人在過冷的生理反應是哭嗎?,導致我進了 Art Museum 之後還是覺得非常的冷,無法脫離我的羽絨。偏偏安保人員堅持參觀者一定要把羽絨脫下掛在衣帽間。說真的,我大部份時間其實都很尊重安檢人員,可是因為氣溫過低導致脾氣失常,加上我真的不捨得脫下衣服,再加上言語不通的情況下;結果保安再說要脫羽絨的時候,我忍不住憤而離場。我想當時那個保安人員應該傻眼,他應該不會把我當成恐怖份子或是神經病吧。我只是當時氣上心頭,意氣用事而已。

「眼淚提醒我 該到此為此
我的感情用事  你的無法解釋 終於失去彼此」


走着走着,我的手機電量也在急降;才一個早上就沒了70%的電力,怎麼充着 external charger 也不行。後來我才發現,一般手機曝露在異常冷的空氣下,流失電力的速度會異常地快(而且電力顥示也會異常),所以記得在這種天氣下要確保手機處於舒適的溫度,不然在天寒地冷手機還要罷工的情況下,我可想像不到身在異地的現代人要怎麼生存下去。(助理︰我知道,開展異地情緣)But first of all,你要先見到人,在這麼冷的天氣下,那幾天白天柏林的街上都非常少人,除了商業中心會多些人。


時空一轉, 到了第一天的晚上。在柏林這邊的街上好似沒有太多餐廳, 頂多就是連鎖快餐那種, 所以我就隨便去了商場的一家 food court。沒想到連 food court 也是人頭湧湧, 想找個空位也不容易, 不過反正在商場裡面有暖氣, 等一下也不會怎樣。

吃完晚餐之後, 我在附近的電器店閒逛一圈, 想說在室內帶久一點可以軀寒, 因為下午在室外逗留太久。那個電器舖規模很大, 佔地四層; 各種電器都有, 家電或是智能產品都有; 雖然當時我沒錢所以沒打算買什麼。只是洗衣機那邊的廣告有點 eye-catching 所以我駐足看了一會。



可見洗衣機消費者主要還是女性。而且這洗衣機廣告就是要討好女性的七情六慾吧,雖然我不確定這跟西方社會對女性的看法或定位是否相關,例如說女性可以主導家庭、可以說有男色的慾望就可以擁有男色(或洗衣機)。相比起來,香港洗衣機或洗衣產品廣告中的女性主要是家庭主婦、賢妻良母的角色,通常廣告 ending 是洗乾淨衣服後老公子女很高興,就是家務為別人而做,自己欲望的成份非常低。某程度也算文化差異吧。(補充︰雖然我聞說過有洗衣產品廣告是小 S 摸男 model 摸得很開心的情節,在外國這類廣告應該也沒什麼吧)


逛完電器店後,我已經非常累了,可是我並不想回去 hostel。結果我還去了 Berlin tower 柏林電視塔,據網上資料所述有 368米。安檢算是嚴密,我隨身有一些東西(例如 external charger)好像也不能拿上去;例如在日本大阪那個塔安檢就有點鬆懈。而且當時人還很多,沒預約現場買票的話還要等一個多小時,我當時還想要不要先回去 Hostel 洗個澡才回去繼續等。

到了塔的觀景台,嗯,就是觀景。在下面一眾大馬路之中,有些大馬路的車流量非常的小,眾多大馬路流量不是很平均。而且在高處看着大馬路上渺小的車輛在走走停停,感覺有點奇妙。


(第三天也是冷冷的一天)

到了第三天(2016.1.3),我參加了一個前往 Berlin 外圍範圍 concentration camp 遺址的 walking tour,是 Berlin pass 包括的其中一個項目(當然,不然這本來就免費還得了)。像之前所說的,在 Concentration camp 發生的事情留待下集再談。不過有一件實際事情要提醒的是︰從 Berlin 市中心出發的話,那個 tour 花在交通的時間共計是三小時,加上 tour 很多東西講述,差不多用一整天,所以如果選擇參加那個 tour 的話那天就不要安排太多其他的東西了,不然也只是白排而已。

到了晚上快十點多,那位手機一直響的女生在收拾行裝。原來她深夜就要坐巴士去布拉格,雖然她還是留下一些行裝在這裡。我心想︰這個時間還外出好嗎?(雖然我也試過)。她還謝謝我忍受她兩天深夜手機響(我表示︰……),雖然她人很nice 就是,這也是所謂「相見好同住難」的意思吧。結果6人房只剩下我一個人,太好了,居然在非單人房的位置有獨處空間。雖然一個人的空間會特別易做荒唐的事,結果我沒事拖到凌晨三點多才睡。

這樣快轉一下就來到在 Berlin 最後一天 (2016.1.4),我走着走着就到了 Potsdam Platz 附近的公園和廣場,是不精美,可是後面藏着很多的故事︰

紀念當時被納粹政權逼害的同性戀者的碑


紀念部份被逼害的猶太人的位置

接下來我去了恐怖地形圖博物館,據維基所述,那裡是納粹德國時期(1933年至1945年)主要的鎮壓機構蓋世太保和黨衛軍總部的建築遺址,1945年初盟軍轟炸中受損嚴重,大部份位置成為了廢墟;後來這裡就建成了一個博物館(講述戰爭經過),外面是全玻璃設計,非常透光。雖然當時我並不知道那裡有這麼特殊的歷史,當時我也只是懷着「外面好冷,趕快找個室內地方躲躲」的心情,剛好看到這家類似博物館的建築,就趕快進去躲外面的寒氣。事實上博物館的職員時不時就要過去確定大門妥善關上,因為門壞了不好關上,會一直吹進冷冷的風;所以接近大門的展板都很不受歡迎。而且因為建築物是玻璃的關係,偶然還會聽到刮玻璃的聲音。



至於博物館本身,主要是講述在二戰前後期間德國怎麼由讓希特拉執政到決定參戰、實行殘害各種族的政策,侵略各個國家的時序到投降的過程;當中還有一些當權者的錄音(只是都講德文,所以我沒有特地去聽)。當中除了可以看見執政者殘暴不仁之外,也可以看見民間或一些官員如何私下援救被逼害的種族,在黑暗的時代中的真善美更是難能可貴。

之後我還去了猶太人博物館,當時是非常走馬看花的一個狀態,因為不足2.5小時就要坐火車離開了。詳情也請看下集。

是時候要坐巴士到主火車站離開柏林了。可是, 柏林巴士的班次有點不可靠, 像原本時間表說 41分應該有一班巴士到站, 結果那一班直接消失, 我要上下一班車。之後又遇上交通堵塞, 雖然不長。 結果我只能匆匆買麥當勞當午餐上火車吃。

柏林的巴士真的是很自由, 你愛從後門上車不給錢基本上司機也管不了你, 因為巴士很大他也看不見。可是, 當巴士上有驗票員說法就不同了。因為我買 Berlin pass 理論上有兩張全日通,就是通行柏林 anywhere 的公共交通工具。我當時只用了一張,打算省下一張再送給當時在柏林 working holiday 的大O組爸(去Potsdam Platz 也是用 Eurail pass 歐鐵通行證的)。可是我上了巴士之後、到了下一個站時,有兩個驗票員上車,我以為他們要驗車上的人有沒有正式的票,票上有沒有打卡。所以我當時很作賊心虛地悄悄去打卡。結果驗票員沒有要驗已經在車上的人的票,既往不咎;只是後來上車的人都會被緊盯有沒有車票或給錢。所以這張全日通就白白被浪費了。組爸 I'm sorry,你的全日通沒了。

片尾曲︰不解釋親吻 Shut up and kiss / 蕭亞軒 Elva Hsiao

在 Berlin 主火車站 HBF 的 M 記中,很多人去吃早餐,你會看到很多情侶一起吃。在排隊使用自助點餐機的時候,我經常看到等候中的情侶很熱情地互相親嘴,男女有看過,男男也有看過。這樣很好(雖然在排隊的場合對華人來講還是有點 open),到了二十一世紀,我相信只要在不傷害他人的情況下,只要是真心相愛的話都應該受到尊重。至少,異於大眾的愛情在過去很多社會的蔑視、歧視,甚至是遭到人生逼害到了這個時代都不應該在發生了。

雖然,找到幸福真的不容易就是了。

2016年7月24日 星期日

未完成的旅程 The Unfinished Journey #27 Dresden 德累斯頓 (2015.12.31 -2016.1.1)

這一集我們要去的地方是德國東部的城市德累斯頓Dresden。在節目的一開頭,先為最近慕尼黑商場的槍擊案,還有同樣在德國內火車上襲擊香港遊客的事件表達沉痛的心情。

當然感到沉痛的第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我個人曾在德國國內有近六天很美好的時光,對這個美好的地方發生暴力事情的感覺當然不好受。而且這些事件都逼使我們要面對「世界不是我們希望那麼和睦平靜、友愛互助」這個血淋淋的事實。

而且這些事件以後又再次引起德國難民政策的爭議(雖然有消息好像說慕尼黑槍擊案兇手是德國土生土長的伊朗裔人)。一些我們(又或是只有我)曾經深信不疑的價值,像友愛、共融(或是所謂的「大愛包容」)最後面臨越來越多來自他人的嘲笑或是現實的挑戰,這個時候你心中信念的根還能不動如山嗎?對建設大愛無私世界信念的持守,到底是對世界險惡拒絕低頭的氣節,還是愚不可及、會害死人的天真呢?

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其實是很搖擺不定的(就是眼前現實很殘酷但我無法面對的意思)。畢竟你要從經濟系出身的主持人我說「世界上很多的人都是無私」只是想我氣死大學經濟老師和經濟學家吧。只是我內心深處,可能還是有點希望那些被批評為「左膠」的政治人物能真的做出些甚麼「威返一次」,至少不要再讓各族群的仇恨猜疑加深下去了。但無論如何,他國人民就他國事務做的選擇,我覺得還是加以尊重吧。

無論如何我想大家都會認同在暴力以外,其實有更多更好的解決辦法吧(還是沒有?)。用上暴力傷害無辜去宣揚自己所相信的信念,也許讓人畏懼,但不會讓人敬服,雖然我不確定使用暴力的人是否在乎這點。

最後我想德國還是一個很美麗的地方,雖然我不是呼籲大家在不顧人生安全狀態下衝去德國,但德國真的很多很有趣的事物景點很值得去感受。

好,我知道大家進來這個 BLOG 主要的目的並不是聽這種話,所以我們還是回正題吧。

片頭曲:愛人 Lover / 鄧麗君 Teresa Tang
「午夜的煙火 燃燒後悄悄被黑夜吞沒
不再閃爍 沒有熱情變成了冰河」



因為是除夕的關係,很多人都在自行放煙花。沿着火車站那條布拉格大道購物廣場走,真的很多人都在放煙火。而且很多年青人都在亂丟,基本上他們不會在乎丟的位置有沒有人正在走過,像我的腳邊曾經有兩個煙火在爆。



在 Dresden,接近火車站(又便宜)的酒店或旅舍其實並不好找。我在 Dresden 住的酒店離主火車站 HBF 非常非常的遠;首先要坐城內的火車坐一個站,然後步行約30分鐘到那家酒點。到最後一段直路的路面上突然很多沙石,加上當時下冰雨,所以差點滑倒。酒店的外表不是很起眼,就是從外觀跟隔壁普通民居無甚分別,如果沒記住街號的話很容易就錯過這家酒店了。

去到Dresden的時候其實才晚上六點多而已。本來想在 Prague 多逗留兩小時,但是 Dresden 的酒店指定旅客要在八點前 check-in(可能他們也想早收工吧),那看在這是一家單人房的份上,就算了,大約30歐羅一夜。

到了酒店享受了一會獨處時光,該是吃晚飯的時候了。可是,附近路上的餐廳不多,主要是民居跟空地為主,路上一家非常大型、包含油站的超市 Lidl 也關了門。路上也有一家人也燃點煙火,但我有點疑惑的是︰在雨天下煙火能被成功點燃嗎?結果有些煙花真的點燃不了。找着找着,我總算找到一家吃 Kebab 的店隨便吃了一點東西。大家都知道,旅行很容易食無定時,但把三餐吃足還是很重要的,不然到旅程後段很容易撐不住,總覺得身體哪裡失調,就不能盡興了。



因為當時我沒查到 Dresden 有何特殊的跨年活動,所以當時我吃完東西後原本想回去酒店睡覺(因為我在捷克到 Dresden 的巴士路程上睡得半死,想說我還是乖乖睡覺好了),可是對我這種睡眠拖延症患者而言,又不甘心真的太早睡,還是去主火車站 HBF 附近探索一下好了(當時我也不知道布拉格購物大道的存在)。結果不去探索尤可,一去就發現,等一下,布拉格購物大道這裡有很多餐廳啊,快餐店啊甚麼都還可以吃,那我剛花這麼多時間找的是找什麼東西。

沿着大道走下去走到河岸,有一個大型的跨年晚會,還好這個除夕不會過於乏味(因為在我酒店那邊真的非常安靜)。這個晚會是要收費才能進場,可是你知道在戶外的跨年晚會就很明顥是 public goods 啊(是不是 pure public goods 還可以討論一下),在入口偷瞄還是可以很清楚舞台上發生什麼事情。話說舞台上的表演比我想像中瘋狂,像是突然間有歌手清唱起來(重點是音沒有很準),而且有歌手找不到進歌點導致進錯歌,WOW 這種可遇不可求的情境我最愛聽了。

不過到最後,我還是沒有留到倒數時刻才回酒店。一來當時正在下雨,我沒有很想在又冷又濕的環境下逗留太久;二來我也忘了 check 尾班車的時間表。事實上,當時去到 HBF 後,我等了十分鐘才有火車回去酒店那邊。而大家都知道,只有一個人在房間通常都會東弄弄西弄弄,結果拖到了十二點多才睡覺。



到了第二天,我在大約七點四十五分起床吧。原本誤會只剩一天在這裡,當然要好好把握時間。可是到我真的去到那些景點以後,我很後悔為什麼要那麼的早起床。因為這一天是元旦,很多景點都在下午二點以後才開。這個故事教訓我們,如果旅行時這個地方只能 / 只適合留一天的話,請不要選在元旦或其他很重要的日子,因為很多地方開放時間會縮短甚至不開門,這樣感覺像虛度了一天。

Dresden 這個地方沿着河岸走有很多很美的建築物,而且廣場啊甚麼都很有味道,只是如果你連續去了布拉格、奧地利的話,你可能很想舉手問,看起來沒什麼分別啊。Dresden 廣場比較特別的地方我想是中心位置的形狀吧,就是有時候不是平地,有時候是一個六角形而不是四邊形。當天,廣場的中心有樂隊吹奏聖誕新年音樂,還蠻好聽的。



這天的午飯我去圖後面 Pizza nova 吃 pizza。看到這個店名我以為他要走 bossa nova 的路線,但其實還好;因為這個時候也沒什麼好做,所以我就放慢來吃了。Pizza 就是 pizza,沒什麼好說的;但另外點的奶昔很好喝,不像 M 記速成的味道,是真的有奶香味也有質感的奶昔。



吃完午餐後,我就去了遠一點的 Hygine museum,據說是講述很多個人清潔用品、洗手間的發展歷史。沿途看到很多家庭到了附近的公園玩,像有小朋友在玩滑板。公園裡有很大的場地,也有像斜台這種專門給滑板運動用的設施,有點羨慕。可是到最終,博物館還是沒有開門。那我也只能輕嘆︰

「錯過一處風光  還有很多風光   何必念念不忘」

離開博物館門外之前,我走到附近的足球場跟一座很有特色的建築物。在我拍完那座建築物的照片後,我才發現裡面是泳池。不知道裡面的人看不看得見我在拍照,還有會不會覺得我是變態 lol



我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德國曾經分為東德和西德這兩個國家,但我想現代大部份人都不會認為德國東邊跟西邊是兩個不同的世界吧。(你是想說這兩邊是不同的世界嗎?)不至於完全不同,但直覺上平均德國西邊城市較東邊先進。像是 Dresden、Berlin這些東邊城市中,經常會出現行人綠燈時有車輛要駛進來的情形。而且在 Dresden 故障的行人紅綠燈數量也有點多。另一點是,公路路牌的質感字型有點像大陸那種,當然這不足以評斷這是較先進或落後,只是我看到的時候真的想說︰前面是指引我去解放南路嗎?



在 Dresden 最後幾小時,我就回去了下午2點才開門的 Zwinger茨溫格宮參觀。那是一個中型的宮殿花園,中間是很大的花園,而四側是宮殿建築。現在建築內都是形形式式的博物館;包含藝術、科技天文的範疇;買一張票就能包括兩邊的景點,是不是很棒。藝術館那邊的人多一點,而且感覺展品也多一點,像是一些跟情慾相關的畫作都快要拼成一個 collection 了啦,當然也有很多宗教故事相關的畫作,很適合熱戀中的情侶去看哦(如果是剛發芽的情侶看到這麼肉慾的畫面我個人是猜會尷尬啦)。


(但看這種畫很不錯)

到了六點,是時候要坐火車離開 Dresden 去柏林。火車車廂也分了幾個小房間,不過是用透明玻璃相隔,質感比上次過夜火車好。包廂內設有六座,但也沒有坐滿。裡面有一個壯男,雖然只看五官稱不上帥,可是穿上針織毛衣下他看起來身材很好,再加上他幫我 settle 我隨身的行李大衣,又壯碩又人好,不是很值得記住嗎?

只是,在火車上,我對「德國東邊平均比西邊較落後」的假設又不禁浮現在我腦中了,因為在火車的途中有一大段時間收不到手機訊號,而且走到一半燈突然關上,火車也突然停了一陣子。雖然我也不知道這個假設的真偽,還是有待查證吧。只是,剛好對面那位壯男也邊聽歌邊睡着,是怕我會不斷煩他嗎?XDDD

片尾曲:幸福很突然 Love suddenly / 林凡 Freya Lim
(等一下,片尾播這首,你覺得那位男士會高興嗎?)
不是,我是想說這次的旅程因為撞上元旦錯過了一些景點,可是錯過之後又遇上其他更真善美的人和事,真的是「錯過一處風光  還有很多風光  何必念念不忘」

2016年7月18日 星期一

未完成的旅程 The Unfinished Journey #25 Prague 布拉格 (2015.12.30-31)

來到捷克首都布拉格。
我不知道大家在旅行的時候, 會不會有種遠離人間煙火的感覺。

片頭曲:人間煙火 Every day is a miracle / 田馥甄 Hebe Tien

「一口什麼 一杯什麼 溫暖我
   
一盤什麼 一碗什麼 撫慰我
   
吃人間煙火     哪有空煩憂」

比如說, 在做的事情不是日常做的工作, 甚至是去了郊外遠離煩囂。又比如說, 旅行時吃着一些精緻(也很貴的)當地特色菜式, 精緻到你都懷疑這真的是當地民眾日常的飲食文化; 更不用說比起你平日工作吃的碟頭飯, 頹飯, 快餐等平日所吃的"人間煙火"不知道要精細多少倍。是很enjoyable, 但這種遠離人間煙火的感覺似乎不太真實。

因此, 當我在晚上9點到了捷克首都 Prague 吃着旅舍提供的免費晚餐時, 雖然是簡單的豆類拌飯, 但確實有種回到家常便飯這種熟悉的人間煙火。



這家 hostel 很神秘的地方在於, 他有一個 couple shower room, 就是大一點的企缸和洗手盤。聽到這個房的的名字, 大家認為兩個人在裡面可以做什麼呢?
 A. 一起洗臉, B. 一起讀旅遊書 C. 一起吵架  D. 以上皆不

如果是我去那天的話, 答案是 D 以上皆不, 因為當天couple shower room 有設施壞掉被封了。雖然如此, 但男女分開的廁所跟洗澡間還是可以使用的, 雖然男女不能一起進去吵架就是了。

進去房間的時候, 床位是未滿的。等一下, 不是長假期嗎? 雖然我也不知道為何, 這種長假期反而床位不算緊張。房間當時只有一個台灣男性青年, 這晚是他在 Prague 的最後一夜, 翌日去 Vienna 跨年 (Vienna 不是我剛去完的地方嗎?)。據說 Czech 有自己的文化不會在1月1日整慶祝跨年, 會遲兩天。他翌日好像早上四五點就要離開房間所以要早休息, 不然我會跟他硬聊下去, 因為他外表看起來很值得聊天(喂)。

兩個鐘頭以後, 有一對西方夫婦進來房間, 這時候台灣男子應該被吵醒吧。然後我們還四目相對, 男的對我露出微笑。然後 ....

就沒有然後了, 因為我睡了。


另外值得提一下,布拉格行人綠燈的時候,失明人士輔助過馬路工具發出的聲音非常急速,像機關槍掃射。我第一次聽到它響的時候,真的以為是有人在附近開槍而嚇死,心想「完了,我有沒有中槍,我可不想死在這裡」

插曲︰Play 我呸 / 蔡依林 Jolin Tsai

(沒錯,那個機關槍式的聲音就係像<Play我呸> 這首歌的 rhythm,害我當晚等過馬路時,聽到隔壁綠燈響時唱起這首歌的 RAP 起來)

第二天早上, 我就準備要去 walking tour, 也是經典的 samarathon 步行團系列。在出發前, 我首先去探路找前往dresden 的巴士站, 因為巴士站的位置有點難以理解。

沿途中, 發現布拉格街頭的塗鴉很多, 牆上黏滿了不同的poster, 主要是一些反戰反排外的情緒, 用香港現今的語言來講, 就是所謂大愛包容 (還有"左膠" 吧) 讓我們來看一下:

一,

二,


當然, 也有些不帶政治成份, 就是塗鴉的塗鴉



到了 walking tour 聚集處, take attendance 那邊搞左好耐, 加上我硬聊的配額給了昨晚, 所以就在乾等。而且同時間同一地點至少有幾個 walking tour 運作中, 所以當日是久違的擁擠。

Walking tour 的導遊是捷克當地人(其實還分了幾批, 我剛好是跟捷克人)。因為當天冷, 所以很多人都戴針織帽。導遊戴上帽子後, 就只是一個接近中年的大叔而已; 可是一脫帽子後, wow 帥好多啊, 不失佬味之餘又有時尚感, 為什麼戴上帽子會扣分這麼多呢?

而且他帥的程度, 真的帥到想吃人間煙火了(等一下, 人間煙火包括情慾嗎?)
我是說他成功讓我在步行團的合作咖啡店消費享用 latte 一杯,雖然外面本來就很冷很需要一杯暖暖的咖啡。

青色帽男子就是導遊了

可惜我在旅程中沒跟導遊們拍過單獨合照。(不過叫人家脫下帽子一起拍照這個請求也很奇怪啊)

(主持人你可以正經點介紹布拉格景點好嗎?) 這個 walking tour 最大的特點是走馬看花, 所以講真的我現在看照片都不知道去過哪裡, 關於步行團的記憶都是有的沒的, 雖然我的遊記最大特點都是充滿有的沒的。

而且導遊捷克口音非常重,所以近40%時間我都沒有聽見他在說甚麼(你確定不是因為發現他很帥後沒有專心在聽?)更合理的說法是,發現導遊脫下帽子的外表後,馬上強行提起精神,成功把剩餘60%的話消化完,畢竟人類是視覺動物嘛 XDDD


「風花雪月 太好看」
「愛恨情仇 都浪漫」

大家都知道捷克曾經被蘇聯統治過, 所以在布拉格街頭曾經有座史太林的雕像。當捷克脫離蘇聯的時候, 人們就把雕像炸掉 (我想當時的人很討厭史太林吧, 不然炸掉這做法會不會太暴力了一點, 而且也可以資源回收啊)。結果導遊當天(還是學生時候) 就跟同學一起走堂去看炸毀雕像的情況了。


《變形記》作者卡夫卡在布拉格出生,在布拉格的廣場也有跟卡夫卡相關的商店、公園等等。只是我沒有看過《變形記》所以無法多說什麼,這次旅程也讓我發現我看過的東西很少,趁着年輕時還有一些時間要多看一些書,不然以後投身職場就更沒時間了。


在布拉格的城區的一角,有一個猶太區域,裡面有一些具有猶太特色的教堂建築。在很久以前開始,猶太人在這個城市裡的地位很低,經常受到統治層的排斥或差別待遇,像是沒有完整的公民權利、出外要戴上標示這種事情很常發生。而且當時猶太人被指定了不能逾越的活動範圍,在孤立無援下生活環境自然不好。後來限制解除後比較有錢的猶太人都遷離了,結果剩下的猶太人都很窮,雖然不知道區域翻新過後情況有沒有改善。另外,區內亦有猶太人博物館講述當地猶太人過往的生活,因為之後去柏林的時候也有類似的博物館所以後來就沒進去這博物館了。


另外布拉格旅遊區的店鋪都非常勤奮,營業時間很多都去到晚上十一點,甚至有些店鋪是朝六晚十一。我相信應該是輪班制吧,不然工時這麼長真的讓人生氣。而且紀念品商店賣的東西有些很特別,例如有些密鋪幾何圖形物品專門店,賣密鋪幾何圖形的筆記本、碟等任何物品,很精緻,也很有設計感。除了剛提到猶太人博物館外,也有像鑽石博物館這種輕鬆一點的博物館。


因為導演知道我們很怕冷,所以如果有比較長的講解的時候都會把我們帶進商場裡面享用暖氣。例如說,他提到捷克飲食文化時,我們就進去一家充滿餐廳商場裡面聽講解,像洋蔥湯、捷克啤酒他說是經典的食品。布拉格的購物商場很多都是使用旋轉門,隔壁有按鈕開、殘疾人士優先使用的門。大家都知道一個 walking tour 這麼多人,只使用旋轉門進出是很沒效率的,可是其他人都在等着旋轉門。於是,我就自己走過去另一道門,按鈕把門開了。


插曲︰等的人 The one waiting for / 陳冰 
「心裡的等一等 讓誰都 受困
也許非在等人 
等自己開門」,大家學會如何自己開門了沒?

結果,導遊稱讚我好聰明。(你應該想說有型男稱讚我好聰明吧)雖然戶外遊樂園門外導遊叫我去玩融化得七七八八的雪堆(因為他知道我沒什麼機會見過雪)時我很想翻白眼(欸)。


這個 walking tour 參與者來自很多不同國家,其中有兩名來自巴基斯坦的男子和一名土耳其男士。他們在中途停歇的 cafe 時拿了一張20元巴基斯坦盧比(相等於大約1.5港元吧),我就問他問借了一張拿來拍照,結果拍完之後他們說︰「你不是想要那張紙幣嗎?送給你吧。」可是我並不是真的想要收藏,只是想拍而已,雖然1.5港元不多但收取陌生人的錢財始終不太好。於是我隨便作了一個現在工作的傳媒公司需要拍不同的照片這個理由 justify 為何要拍照,我想他們也沒興趣深究我說正在服務的是哪家公司吧。還好,沒事,嚇一跳。



Walking tour 的尾聲來到橫跨 Vltava River Charles Bridge是一座很經典的橋。經典之處除了是看起來很豪華的橋外,也是以前很多國王加冕。橋的兩側有很多小型雕像,應該是跟捷克人的歷史文化有關吧,雕像看起來很精緻。河上有很多在船上觀光的的遊客,旅遊景點嘛,總是會看到旅遊景點的配備。橋上的人非常多,包括樂器表演者、攤販、成雙成人的旅人、單身的路人等。在橋的另一端,人群在聽着橋塔上樂手的演器,他們演奏着很有節慶氣氛的歌,讓人陶醉其中,只是橋真的太擠了。這種久違滿滿的人氣,真的是充滿人間煙火的味道啊。

Walking tour 完結的時候,已經是下午2點多了。導遊說下午315分的時候有 Prague castle 的步行團(就在河的另一端);可是,我下午4.15就要坐巴士離開這個城市了。如果我在這個城市多留一天的話,我一定會跟上這個tour因為導遊很帥?)是因為去下一個 walking tour我可以不用想行程。

這個時候,我可以選擇趕忙多一個景點,或是補吃午飯。雖然剛 walking tour真的沒去到些什麼,可我也只是芸芸眾生中的平凡一員,吃人間煙火這件事對我來講,是很重要的。而且啊,只有一小時左右是可以參觀些甚麼呢?

「每天  嘗試什麼  探索什麼  新鮮我
咀嚼什麼  消化什麼  美麗我
食人間煙火   做完整的我」

我去的餐廳是拿過幾年米芝連獎項的餐廳。當然我不是點他們招牌菜或很貴的東西,而且講真的跟鄰近正式餐廳價錢相差不遠。這個午餐,有捷克啤酒、有洋蔥湯、有燉牛肉配西式餃子。我個人是不喜歡啤酒和烈酒的味道(好像在中學化學實驗室 chem lab 拿東西出來喝的味道),但捷克啤酒確實是很好喝,夠冰冷之餘酒精的味道不會太嗆,有種好的甜味。雖然最後我只喝了半杯﹐我可不想醉着去下一個城市啊!洋蔥湯有點偏辣,有點靠香料來充場面的感覺,也有種為什麼要喝這種東西的感覺(但比瑞士芝士火鍋好很多)。燉牛肉 就是燉牛肉,不會難吃但醬汁的戲份對我而言有點過重就是了。

不過,總體來說,這頓真的很豐富,而且比我想像中不貴。所以,我要「真心歌頌」這頓人間煙火。

「那就讓我  一直努力真心歌頌
點亮  一點點煙火」


在河的這一端(城堡區那端),街上有很多開蓬車在招旅客乘坐,旅客可以坐在開蓬車上遊歷整個城市。那些開蓬車很多是懷舊的款式,坐上去真的好威風。可是,再看一次價錢之後,真的很想問為什麼要花錢在這身上而不是找用在其他地方(E.G. 吃)

看起來好危險但其實沒撞上去


這樣遊蕩着,遊蕩着,我就去了巴士站等着坐巴士了。



 

最後,布拉格的廣場很美,但大街小巷的質感似乎更美。





片尾曲:布拉格廣場 Prague Plaza / 蔡依林 Jolin Tsai